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法国大革命讲稿

Lectures On The Revolution

作者:[英]阿克顿(Lord Acton)/著 J.H.菲吉斯 R.V.劳伦斯/编辑

秋风/译

丛书名:公法译丛

ISBN: 7-221-06558-6/K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开本:889×1240  1/32

20045月第一版

454

 

 < BACK

About Lord Acton

Lord Acton (1834-1902)

John Emerich Edward Acton was born at Naples in 1834, the only son of Sir Ferdinand Richard Edward Acton. At the age of three years, John Acton, with the death of his father, was to inherit a large estate and was to become a baronet. At the age of nine years, young John was sent off to St. Mary's College at Oscott; at the age of fourteen he was sent for private tutoring at Edinburgh; and then, at age 16, unable to obtain admission to Cambridge (Catholics were not acceptable) he was sent to Munich to be placed in the care of a theologian, Dr. Dollinger. Acton received a superb education, though he was never enrolled at any university.

In 1859, Acton became the "co-proprietor" and editor of the English periodical, The Rambler: the organ of the "Liberal Catholics". It was too, in 1859, that Acton was elected as a Whig for the borough of Carlow.

He was more the historian then the political theorist. For years he cast about with a view to writing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he eventually determined it was to be the history of liberty). Acton, however, never did produce a single full-sized volume for publication, in any subject. We know him today by posthumous collections of his periodical pieces, correspondence and lectures.

作者简介

Lord Acton (1834-1902)

John Emerich Edward Acton于1834年出生于那不勒斯,他是Ferdinand Richard Edward Acton爵士的独子。三岁时父亲去世,John Acton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并且成为一位从男爵。九岁那年年少的John被送往Oscott的圣玛丽学院学习;十四岁时又去了爱丁堡的私塾读书;后来,到十六岁,因为无法进入剑桥(不接受天主教徒),他又前往慕尼黑拜在神学家Dollinger博士门下。尽管从来没有进入任何大学的学生名册,Acton却接受过一流的教育。

1859年,Acton成为英国期刊《漫谈者》——“自由主义天主教徒”的机关报——的“共同所有者”及编辑。同样是在1859年,他被选举为自治市镇Carlow的辉格党员。

相对于政治理论家的身份而言他更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很长时间内都有一个写一部无所不包的历史书的念头(最终他决定写作自由的历史)。然而Acton从未就任何问题出版过任何正式著作。今天我们了解他都是通过在他死后出版的一些期刊文章、通信和演讲的文集。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革命的前奏
   第二章 美国的影响
   第三章 三级会议的召集
   第四章 三级会议
   第五章 网球场誓言
   第六章 巴士底狱的陷落
   第七章 8月4日
   第八章 宪法大辩论
   第九章 进军凡尔赛
   第十章 米拉波
   第十一章 西哀士与《神职人员民事宪章》
   第十二章 逃往瓦朗纳斯
   第十三章 斐扬派与战争
   第十四章 迪穆里埃
   第十五章 君主政体的毁灭
   第十六章 国王之死
   第十七章 吉伦特派的垮台
   第十八章 恐怖统治时期
   第十九章 罗伯斯庇尔
   第二十章 旺代厄
   第二十一章 欧洲战争
   第二十二章 大恐怖之后
   附录 阿克顿教授
   阿克顿爵士论革命
   译者后记

阿克顿

Lord Acton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Lectures 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PDF)

译者后记

革命的虚妄

偶尔看到有人评论说本书客观、深刻,我不清楚说这话的人是根本没读过还是受了贿赂。可以从其他角度赞美这本书,但不能用这两个词。

阿克顿曾经说自己是客观地叙述历史,这话恐怕没人会相信。但他不是有意骗人,从平铺直叙的语法和一成不变的节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似乎真的想客观一回。然而,称民众为“暴徒”、“犯罪分子”,甚至直呼罗伯斯庇尔“恶棍”,无论如何都不是历史学家应当做的事。

历史学家不会窜改历史事件,但并不等于他们的叙述就是全面的。在这本《法国大革命讲稿》中,我们就像看宫廷电视剧那样,在华丽的大屋子里徘徊,高层的派系斗争始终很激烈,也很讲究效率,格局总是迅速变幻。至于大街上发生了什么不重要。民众怎样想都是可以忽略的,甚至连怎么利用他们都无所谓。

也许是身份决定了阿克顿的立场,他总在为国王感伤,极少的感叹语句都是为宫廷贵族抒情的。有人说,路易十六是个好人,却是个坏国王。我想他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其实路易十六也在想政体改革的问题,但他的思路不利于贵族。老百姓又不可能和他站在同样的立场——为人憎恨的王后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路易十六不可能主宰自己。但他不是唯一值得同情的。阿克顿在讲到国王和王后之死时也评论说,他们做过一些与人民为敌的事,比如唆使外国军队入侵以恢复自己的权力。但在此前叙述那些事件的文字中,谁看到了百姓的动静?他们抵抗了,或是欢迎了,或是旁观了?阿克顿只是说这个将军去救援了,那个将军走错路了,某某国家不再前进了,如此等等。路易十六是否被重新扶持起来,与百姓关系很大,可那些决定性的战斗,百姓竟然没有任何态度?

阿克顿们显然认为平民阶层素质低劣,没有管理的才能。这就像我们现在以学历评价别人一样,大多数时间没错,但一到决定历史的时刻就不灵。

法国大革命破坏了原有的制度,造成一场大混乱,暴力专政践踏人权。据此有人说,法国原先的政治制度更可取,至少比起大恐怖时期没有制度而言是这样。这话从理论角度讲没有错。然而,再完美的构架也只是一个构架,无论什么样的政体,只要它不出产足够的粮食就全是瞎扯。

自由主义者阿克顿从他的角度纪录着历史,讲稿对了解大革命当然很有价值。只是阅读时不要忘记:革命前的法国,贵族没有枷锁,就像民众没有面包。

     
   

  Feb 24, 2005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