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非此即彼(上、下卷)

Enten-Eller. Et Livs-Fragment

作者:[丹] 索伦·克尔凯郭尔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著

京不特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004-7782-2

丛书名:克尔凯郭尔文集

开本:710×960mm 1/16

格式:azw3

2.73MB/10721100千字

20096月第一版

 

 < INDEX

哲学摒弃那种想要指出“一切都可以是并非如此的”的反思,哲学是这样看世界历史的:任何关于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都是不存在的。

一个尼禄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地为这一类东西而感到欢愉。就像一个孩子;这恰恰就是对此的正确表述,因为在这里显现出来的,不经变异而不被美化地显现出来的,恰恰就是那孩子的全部直接性。一个完全形成了的人格是无法以这样的方式感到欣悦的,因为尽管这个人在自身中保留孩子的天真,但却终究是停止了作为孩子。因此,尼禄在日常中是一个老人,偶尔他是一个孩子。

每一种爱情都有自己的特性,对上帝的爱有着自己的绝对特性,其表达就是悔。

如果你叩门,但门没有被打开,如果你寻找,但却找不到,如果你工作,但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种植灌溉,但却收获不到任何祝福,如果天空关闭,见证不出现,你仍然在你的作为之中欣喜,尽管父祖们所招致的惩罚降临于你,你仍然欣喜,因为相对上帝我们总是不对的。

Synopsis

The earliest of Søren Kierkegaard's major works which he wrote under a pseudonym Victor Eremita. It uses the voices of two dissimilar figures with radically different beliefs to outline a theory of human existence, marked b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n essentially hedonistic, aesthetic mode of life and the ethical life, which is predicated upon commitment.

About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Born: May 05, 1813

Died: Nov 11, 1855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was a profound and prolific writer in the Danish "golden age". He was educated at a prestigious boys' school, then attended Copenhagen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He rarely left his hometown of Copenhagen, and travelled abroad only five times.

Kierkegaard styled himself as a religious poet. His work crosses the boundaries of philosophy, theology, psychology, literary criticism, devotional literature and fiction. He rebelled against the prevailing Hegelianism of his time and developed many themes that would later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hilosophy of existentialism.

内容简介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转自豆瓣网

作者简介

1813年出生,1855年去世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黄金时代”的一位渊博而多产的作者。他先是在一所有名的男童学校读书,后来到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很少离开家乡哥本哈根,一生仅有五次旅行。

克尔凯郭尔自称是一个宗教诗人。其著作涵盖了哲学、神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灵修文学以及小说。他反对当时占据主流的黑格尔哲学,提出了许多后来被存在主义哲学接纳的新思想。

目  录

Contents

上卷

《克尔凯郭尔文集》编委会

《克尔凯郭尔文集》中文版序

天才释放出的尖利的闪电天才释放出的尖利的闪电

译者的话

前言

间奏曲(ΔΙΑΨΑΛΜΑΤΑ)

那些直接的爱欲的阶段或者那音乐性的—爱欲的

无谓的前言

1.感官性的天赋,被定性为诱惑
2.对唐璜的其他加工塑造,在与“音乐性的解说”的对比之下所作的考虑
3.歌剧的内在音乐性的构建

无谓的后记

古典悲剧元素在现代悲剧内容中的反映

剪影

即兴致辞

1.玛莉•博马舍
2.多娜•爱尔薇拉
3.玛格丽特

最不幸的人

最初的爱

轮作

诱惑者的日记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下卷

婚姻在审美上的有效性

“那审美的”和“那伦理的”两者在人格修养中的平衡

最后的话

在“相对于上帝我们总是不对的”这一想法之中所蕴的陶冶元素

在“相对上帝我们总是不对的”这一想法之中所蕴含的那陶冶性的东西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索伦·克尔凯郭尔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丹麦文版封面 Denish edition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上卷几篇文章内容、体裁、主题不尽相同,对欧洲戏剧、文学的美学评论因涉及并不众所周知的具体作品让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理解比较困难。克尔凯郭尔总是在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写作,好在这个版本不仅注解详尽,书后还附了概念索引,很适合进行系统研究。

下卷两篇篇幅都比较长,从“那审美的”和“那伦理的”之间的比较中详细讨论伦理问题。不过这两部分都有些过于琐细,尤其是《婚姻在审美上的有效性》这篇,存在同义、近义多次重复。克尔凯郭尔继续使用一些跟别人的话语体系很难融合的专有词汇。

同一作者作品

Works of the same author

百合·飞鸟·女演员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附   录

Appendixes

Official website of Søren Kierkegaard

克尔凯郭尔官方网站

 
   
 

Jan 13, 2024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