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百合·飞鸟·女演员

Lillien Fuglen Skuespillerinde

作者:[丹麦] 日兰·克尔凯郭尔 (Søren Kierkegaard)

京不特 译

丛书名:克尔凯郭尔镜像

ISBN: 7-5080-3627-1

北京:华夏出版社

开本:850×1230  1/32

200411月第一版

 

 < BACK

About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Born in 1813, died in 1855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was a profound and prolific writer in the Danish "golden age". He was educated at a prestigious boys' school, then attended Copenhagen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He rarely left his hometown of Copenhagen, and travelled abroad only five times.

Kierkegaard styled himself as a religious poet. His work crosses the boundaries of philosophy, theology, psychology, literary criticism, devotional literature and fiction. He rebelled against the prevailing Hegelianism of his time and developed many themes that would later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hilosophy of existentialism.

作者简介

1813年出生,1855年去世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黄金时代”的一位渊博而多产的作者。他先是在一所有名的男童学校读书,后来到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很少离开家乡哥本哈根,一生仅有五次旅行。

克尔凯郭尔自称是一个宗教诗人。其著作涵盖了哲学、神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灵修文学以及小说。他反对当时占据主流的黑格尔哲学,提出了许多后来被存在主义哲学接纳的新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克尔凯郭尔的两篇短文《原野里的百合和天空下的飞鸟》和《一个女演员的生活中的危机》构成:前者是克尔凯郭尔关于宗教人生的陶冶性讲演,他由此成为一个拒绝教堂的本真基督徒,他反复提到耶稣登山宝训中的段落——关于原野里的百合不劳作、不织衣和天空中的飞鸟不收获、不积聚,并以其诫喻性作为终结语;后者是典型的基尔克郭尔式的审美散文,是关于青春的、偶然的、无常的东西和成熟的、永恒的、本质的东西。

 

目  录

Contents

译者琐语

原野里的百合和天空下的飞鸟

一个女演员生活中的危机

附录

附   录

Appendixes

Official website of Søren Kierkegaard

官方网站

同一作者作品

Works of the same author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非此即彼(上、下卷)

 

 

日兰·克尔凯郭尔 Søren Kierkegaard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克尔凯郭尔显然是个虔诚的人。不管谈论的话题是否和宗教有关,他一向是以宗教般的语言发表看法。那种专注和投入,以及有约束的激情,令人相信他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言出必行的人。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克尔凯郭尔的冥想显得特别有借鉴意义。

在《原野里的百合和天空下的飞鸟 》里,克尔凯郭尔强调了他自己──其他人也应当──的对上帝的绝对服从,教育我们向百合和飞鸟学习沉默。言语有时带来反面作用,缄默则会带来冥思。百合和飞鸟知道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所以它们不说话。而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并非是掌握了真理,相反,恰恰是因为没有掌握它才不得不永远处于辩解中。

《一个女演员生活中的危机 》讲述的是失去。外在于人的变形,内在于心的变通。前者是很多害怕而又无力阻止青春流逝的人,比如女演员们,心中的危机,后者是化解危机的不得已的手段。不懂辨证法,就无法解决那些痛苦。不能说时间没有保持它的公正性,它在夺取了女演员的青春的同时,给予了她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才能,她唯有依靠自己真正的才能才可以继续职业生涯。确实有不少演员是在告别青春之后才得到众人对其才能的肯定的。

两篇文章都是关于永恒真理的探讨,并且贴近生活,立足个体的人。只是它们读起来并不像一般的散文那样通俗易懂。

   

 Feb 18, 2006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