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作者:[美] 埃里克•霍弗 (Eric Hoffer)

梁永安 译

ISBN: 978-7-5633-7462-5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本:960×1300 1/32

110千字 204

20084月第一版

 

 < BACK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1951年出版后,本书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引自本书内页

About Eric Hoffer

Born: July 25, 1902, New York

Died: May 21, 1983, San Francisco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merican philosophers and free thinker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worked as a longshoreman for twenty-five years. His first book, The True Believer, published in 1951,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lassic.

作者简介

 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引自本书内页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s

埃里克•霍弗  Eric Hoffer

目 录

Contents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序言•狂热分子的心灵

第一部分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第一章 对改变的渴望
第二章 对替代品的渴望
第三章 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

第二部分 潜在的皈依者

第一章 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穷人
第三章 畸零人
第四章 极端自私的人
第五章 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
第六章 少数民族
第七章 烦闷者
第八章 罪犯

第三部分 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
第三章 团结催化剂

第四部分 始与终

第一章 言辞人
第二章 狂热者
第三章 务实的行动人
第四章 良性与恶性的群众运动

这显然是一本经典著作,整本书很少废话,完全是被智慧填满。

霍弗从小时候开始就展示了非同常人的禀赋,是自学成才的好榜样。他更拥有一般理论家所不具有的特殊经历,因长期置身底层百姓中间,获得了最大量的一手资料。

这本书应当属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那一类,它并不想建构一个多么繁复的理论体系,倒有些像工具书那样方便查阅。群众运动中的各种角色在书中都能找到关于自己的相应论述,而且显然它们来自作者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不知道霍弗作为一个码头搬运工是否合格,他的心思与同事们相比有点过于缜密,不像个干粗活的人。“码头工人哲学家”安在他头上的确是实至名归,而且更难得的是拥有这么一颗脑袋的人居然能在码头上一呆就是那么长时间,甚至成为研究员之后也没有离开。

霍弗对群众运动的分析着眼于人的身份、生存状态、操纵手段,其论断往往是斩钉截铁,毫不含混,因此很适合被引用。从另一个角度讲,霍弗论述的就是群众运动中的理性、非理性和伪理性三类行为及思想。中文译名“狂热分子”有点过于偏重非理性色彩,把内心的冲动表面化了。其实伪理性在群众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理性的外表和非理性的内核,虽然霍弗没有明确提到这个名词,但他肯定很看重伪理性。

霍弗在序言中提到了两个名人,帕斯卡尔和蒙田,所以大家很容易将他与这两个人比较,感觉他受此二人影响较大。但实际上霍弗还看过很多其他人的理论著作,这从他的脚注里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本书基本上是从负面评价群众运动的,所以必然忽略了某些正面的激情。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读这本书并且领会其中精华的话,可能人们就很少有机会欣赏群情激越的场面了。所以,霍弗的著作最适合给少数聪明人看,以便他们了解群体性活动的规律,进而加以诱导和利用。而作为群众运动主体的失意者则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被操纵对象,这些对象是不会来看这本书的,就算看了也没用。再就是,霍弗不知道有意忽略还是无暇顾及,反正他没有研究具体环境,所以他对人的论述是比较概念化的。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可能会有些变异,不像书中所说的那么单纯。

这本书还很适合闲暇时间较少的人阅读,因为它的每个章节都很短,可以利用零零星星的时间分很多次读完它。并且差不多每一段都有精彩的论述,方便提神。

附    录

Appendixes

从“狂热分子”到“热血青年”

让热情不至于狂热

群众运动的隐私——评《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Oct. 18, 2010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