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转型中的俄罗斯中产阶级

 < BACK

由于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被视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基础,因此在俄罗斯社会转型伊始,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合理期待和想象。在自由主义改革思想的初期方案里包含着的非常重要的论点是:建立一个广泛的大规模的私有者阶层(即中产阶级),他们能够成为在俄罗斯市场和民主原则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支柱,Авраамова ЕМ Появился ли в России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М:РНИСиНП,РОССПЭН,1999С29即成为改革重要的社会基础。这种集体意识使得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考察和研究成为俄罗斯社会分层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使得俄罗斯有没有中产阶级的问题成为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而对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人来说,对俄罗斯社会中产阶级问题的关注,不仅在于它能使身处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层过程中的中国人获得中产阶级产生、发展的又一个参照系,而且能通过对比中俄两国改革模式对中产阶级形成、发展及特性的不同影响,进而反思社会变革不同道路选择的意义所在。因此,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产生既具有全球化和现代化语境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又打上了俄罗斯社会特殊性的深刻烙印,这种特殊性使得我们在借鉴西方中产阶级研究成果时必须依据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现实情形做出相应的本土化变通,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结论。

一 俄罗斯中产阶级: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任何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研究,首先都会遇到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在当代俄罗斯社会究竟有没有产生中产阶级?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之所以悬而未决,就在于研究者们既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存在分歧,又对俄罗斯社会分层现状与前景的评价立场各不相同。中产阶级在今天存在和发展的观点会被视为俄罗斯改革有效性的证明,而中产阶级尚未成形的主张又为那些坚持彻底改变政治方针的人们提供了有力的论据。这种情况常常使有关中产阶级的讨论具有了意识形态色彩,并使该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在有关中产阶级的论争中始终存在着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种不同的评价。否认俄罗斯存在中产阶级的学者主要出于以下几种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并没有一个作为客观现实的中产阶级,而只有一个中产阶级概念的存在;第二种观点把中产阶级解释为纯粹西方的现象和概念,既然俄罗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其发生的一切都不同于西方,那么使用这个概念对于科学分析社会过程来说是不会提供任何东西的;第三种看法与对俄罗斯改革所持的批评态度相关,认为改革进程没有导致中产阶级的建立,而是引起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并导致深刻的阶级冲突和灾难的结局;Здравомыслов ГА 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Проблема границ и численности//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2001 № 5 C4 http://wwwecsocru/db/articles/ru/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中产阶级已经于199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消亡。Смоб этом:Чепуренко АЮ C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Критерии выделения, соци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ступительное слово)//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C7, 77然而也有许多学者持肯定的看法,坚持认为中产阶级的存在是俄罗斯社会的现实,同时指出中产阶级还处于不成熟的形成阶段,因此常常使用“中间阶层”的术语,См об этом: Здравомыслов ГА 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Проблема границ и численностиC4政治学家Лепехин ВА在Стратификац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и новы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一文中则尝试着提出了一个俄罗斯社会分层的公式:起初是新的统治阶级自我组织起来,接着新的中产阶级产生,最后大多数的非精英阶级形成,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1998 № 4 С33 http://ecsocmaneduru/ons来指称尚未定型的处于中间状态的不稳定的共同体。1999年2~3月间,俄罗斯社会与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对“俄罗斯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俄范围的社会调查,采用客观分析与主观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1765人,根据对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最后以充分的理由肯定:在俄罗斯存在着中产阶级,并且指出:即使在俄罗斯不利的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着根据公认的标准(人均收入、社会地位、消费标准、文化程度)能够归入中产阶级的社会阶层。如果说在1998年秋天的危机前,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中大约有25%属于中产阶级的话,那么目前能够归入其中的俄罗斯人则不低于18%,其绝对数字不少于1200~1500万(成年居民)。尽管危机对俄罗斯社会的负面影响深远,但中产阶级经受住了危机并继续着它的生活和工作。См: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232~23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说作为社会结构要素的中产阶级的存在不会令人质疑的话,那么它作为相对完整的社会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在俄罗斯则远未完成。

显然,撇开意识形态的因素,与否定或唱衰中产阶级的观点相比较,承认中产阶级存在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有着更多的现实依据,并且在肯定性评价的同时对中产阶级现状的估量也较为谨慎。其实,自古典时期亚里士多德等人对社会结构中间层的观察和论述以来,宽泛意义上的中间阶层的存在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普遍现象,只是每一时期该群体的内涵及界定标准各不相同而已。中产阶级作为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的特点,是我们借鉴西方理论成果必须考虑的认识前提。正如现代化运动自西欧向世界各地区扩散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普遍进程,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却展现出不同模式的多样性特征一样,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也是一种与世界文化和欧洲历史的语境相关联的特殊存在。但是,即使是肯定性评价的学者们,即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中产阶级理论,在面对俄罗斯中产阶级这一全新课题时,无论是在中产阶级定义、还是划分标准等关键内容上仍表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歧异和混乱。

最常见的定义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中产阶级事实上等同于中间阶层并被视为一个特别的统计学概念:个人收入的总和处于最低生活线的穷人与新富人之间。对持这种看法的人来说,提出有关俄罗斯是否存在中产阶级以及它的特性如何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在任何社会里都永远存在着“底层”和“顶层”,那么它们之间也就多多少少永远有一个人数众多的“中层”。(2)中产阶级被理解为是主要从事小企业主活动的相近群体。这一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中产阶级的根本特性无论如何都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独特性以及其行为策略有着必然联系,这一行为策略是基于他们对作为成功标志的利润和金钱的渴望。(3)作为工业化主导力量的“新”中产阶级受到特别看待,其中关注的中心主要是掌握了有价值的“人力资本”的知识分子,“新的理性”是新中产阶级行为的依据,即他们并不追求金钱和富足的物质生活本身(这被视为是不言自明的事情),而是渴望通过创新的过程和革新产品来实现自我。См: Чепуренко АЮ C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Критерии выделения, соци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ступительное слово)//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C8~9事实上,在1991~1994年间,人们所谈论的中产阶级还仅仅是指中小私有者,也就是类似于西方学者所说的老中产阶级, 所谓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经理、教师等为代表的新中产阶级在一些出版的学术著作里都没有被提及,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期才发生了变化。(4)中产阶级包括企业主阶层和新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还没有产生阶级意识的基础,而这一意识是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基础。(5)中产阶级由大致两个群体组成:一是适应了新条件的后苏联社会的管理人员;二是因新职业的出现和市场经济而形成的新中产阶级。新的“行政—市场”中产阶级拥有或管理着中小企业,并有着相当数量的可参与企业管理的股份,在大型企业里占据高位,从事着稳定的高报酬的高级智力活动。См:Лепехин ВА Стратификац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и новы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С38

由此可见,中产阶级的讨论尽管显得非常热烈,但却始终歧义纷出,缺乏一个公认的有关中产阶级的定义。因此,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此采取了一种相对笼统的界定:“在发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里,中产阶级指的是社会中的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处于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中间地位,组成了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并履行着一系列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稳定器’和熟练劳动力再生产源泉的职能。”См: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С78至于俄罗斯中产阶级,学者们并没有给出直接的定义,因为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转型社会里,要对尚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的中产阶级作出明确规定的确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兹德拉沃梅斯洛夫的定义就颇具代表性:俄罗斯中产阶级——确实处于社会的中间状态,它团结着那些处于贫苦阶层和“新俄罗斯人”之间的人们。中产阶级的职业成分包括俄罗斯社会中所有的职业群体。中产阶级是极其复杂的、结构化了的共同体,其中包含着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倾向的各种群体,См: Здравомыслов ГА 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Проблема границ и численностиС18 其范围可谓十分宽泛。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对象的选择,将其范围大致划定在构成其核心的9种社会职业群体里来进行的。他们是:熟练技术工人、科技知识分子、人文知识分子、商业、服务业、交通业工作人员、职员(公务员、银行职员、律师等)、小商业企业家、农场主、军队干部(职位较高的军官)、经理(高层和中层领导人)。См: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80虽然学者们没有明确地区分出新老中产阶级并进行分类研究,但上述人群基本涵盖了这两大群体,因此所界定的俄罗斯中产阶级无论从范围还是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实际上,借鉴西方有关新老中产阶级研究的理论成果,有关其他国家和地区新老中产阶级的研究,可参见学者们对东亚中产阶级的研究成果: Denise PotrzebaLeet,In Pursuit of Status: the Making of South Koreas“New”Urban Middle Class,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and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1998;HsinHuang Michael Hsiao,Discovery of the Middle Classes in East Asia,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ankang, Taipei,Taiwai, 1993。在把握俄罗斯中产阶级不稳定性的前提下,在其群体分类研究上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由于俄罗斯是一个有着独特发展历程的国家,对中产阶级定义的莫衷一是,正表明了将西方理论应用到本土社会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与中产阶级定义相关的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同样显得混杂不清。与西方学者既通过人群的收入财产状况,也通过其教育资历、职业特征、社会政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与趣味等综合角度确认中产阶级不同的是,俄罗斯一些学者虽然也认同这些原则,但在具体确认中产阶级群体时往往只注重他们的收入水平和财产特征。李景阳:《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对俄罗斯的实证分析》,东方出版社,2002,第50页。列佩欣在两者之间又作了进一步的区分,他认为在行政和后行政社会里,人们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决定性标准并非形式上的收入,而是其实际地位,即他在生产—财产系统中的地位。См:Лепехин ВА Стратификац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и новы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С38然而无论是从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地位来划分中产阶级显然都是有缺陷的,因为根据收入和财产的等级将中等收入阶层确定为中产阶级,其实只是界定了一个中等收入阶层,而忽略了构成中产阶级本质特征的自我意识、社会功能、基本价值、生活方式等重要指标。即便作为客观指标,教育和职业的因素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考虑。因此,近几年来俄罗斯学者更注重运用综合指标来界定中产阶级,即包括物质财富、职业技能地位、社会稳定潜力、生活方式、政治参与、自我认同。居首位的是物质财富、职业技能地位和自我认同。李景阳,同前引书,第53页。АЮ切布连科则认为除了客观标准之外,还应有基本价值、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动机、一定社会功能的履行这些方面的标准。См:Чепуренко АЮ C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Критерии выделения, соци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ступительное слово)//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C10这种运用多种指标的界定方法被称为“特征综合”方法。1999年的全俄社会调查便是采用这种客观分析与主观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调查内容包括:收支状况与财产评定及居住条件;生活质量与休闲方式;经济行为与经济价值;世界观;政治倾向等。根据调查结果,学者们将俄罗斯中产阶级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ЛА别利亚叶娃则分别以自我认同、生活水准和收入以及教育、文化程度、职业三项标准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得到了三个模型。第一,“中间大众” ,占全体受访者的115%;第二, “俄罗斯中产阶级”,这一群体占抽样总数的6%,这是接近于学者们对俄罗斯中产阶级评价的群体;第三,“理想的中产阶级”,这一群体最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只占抽样总数的34%。БеляевЛА Критерии вы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среднего класса//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13~14

然而,综合方法的运用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不等于已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标准,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展现的是不同层次和特征的中产阶级群体。尽管如此,综合方法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和观察角度的多样性使得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更为相符并提升了研究质量却是事实,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指标的共同认可也使得出某种较为接近的中产阶级评价有了可能(如经济状况、职业、文化教育、价值观、政治态度等)。其实就目前的综合方法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主客观标准在某种程度上的背离以及怎样以西方的经典理论来解释非典型的俄罗斯中产阶级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西方理论的适应性和本土化问题。因为在西方国家,表明社会地位的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因素、职业地位、生活方式、政治态度及自我认同之间一般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度和一致性,而在9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转型时期,文化资本并不能直接带来相应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机会、工种与收入、地位与收入等不成正比,应属于中产阶级的高校教授和社科院学者每月40~50美元的收入水平,使其自我感觉为社会的贫困阶层代表;См:Виттенберг Е Я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некоторые вопросы методологии)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19 而经济地位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地位,一些黑帮分子和犯罪分子的财产收入即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就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而言同样不符合西方的标准。家庭成员人均收入150美元在俄罗斯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而在西方国家则属于穷人的等级。只是相对贫穷的俄罗斯中产阶级亦有西方中产阶级所不及的优越性,那是因为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无需按月支付住房贷款利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得到了被无偿私有化的房子,他们的郊外别墅有自来水和取暖设备,一些人还买得起进口轿车,进得起付费诊所。在生活水平、消费标准、教育和职业结构上,俄罗斯的上层更接近于西方的中产阶级。而作为西方中产阶级最重要特征的遵纪守法则远非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特点,为了逃税中产阶级表现出了难得的机智灵活,См: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19尽管国家因其不当课税也有过错。至于在西方社会学界广泛使用的自我鉴别标准就更易产生混乱。一方面因为俄罗斯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定义可作参考,另一方面在于苏联时代的社会地位和阶层意识仍然影响着俄罗斯人,常常出现人为拔高或降低自我评价等级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ЛА别利亚叶娃依据中产阶级标准而对“中间大众”是否属于中产阶级产生怀疑的原因,因为根据自我评价、物质福利条件和大众性而言,“中间大众”确实属于中等受访者,但分析这一群体的社会特征表明,他们可能仅仅是希望被看作是社会的中间群体,其主要成员是青年人、妇女、小城市及市镇居民。См: Беляев ЛА Критерии вы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среднего класса//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13 唯一一个不逊于西方中产阶级标准的是中产阶级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但不同于西方中产阶级的是,渴望成为中产阶级的大部分人不得不创造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因为他们没有从前辈那里得到这些。См:Виттенберг Е Я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некоторые вопросы методологии)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19~20 此外,如果说还有一项指标接近的话,那就是俄罗斯中产阶级与西方中产阶级在受教育和文化程度方面没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所有的俄罗斯中产阶级代表都具有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程度。唯一不同的是其中大部分人是在还不具备市场特征的前一个时期接受的基本教育。

如此看来,俄罗斯学者们所面临的如何将经典理论与俄罗斯现状有机结合的问题,其关键在于能否于上述矛盾和混乱中依据本土情形作适应性变通,实质性把握中产阶级群体,进而得出符合实际的富有解释力的成果。就今天展现给我们的不同层次和特征的中产阶级群体研究成果来看,既反映了本土化研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显示出学者之间认识取向与研究水准的不同与差异。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取决于学者们能否通过目前研究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些重要指标的共同认可,来获得某种接近的中产阶级评价标准与研究方法。总体而言,当今的中产阶级研究许多研究内容仍处于不稳定的变化当中,一些理论假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不少研究方法还需要实践中的改进。但无论如何,这些初步成果,是俄罗斯学者们通过努力,为我们提供的全球中产阶级研究的又一个独特个案,而我们今天对俄罗斯中产阶级形成及特征等问题的论述,正是得益于这样的研究基础和背景。

二 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宽泛意义上的中间阶层的存在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普遍现象。研究帝俄时代和苏联时期,我们不难发现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是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作为特定的历史产物,他们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而之所以要在当代中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中产阶级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来进行考察,目的是通过一种对历史变迁的宏观把握与历史经验的多重观照,能使我们于一个更长的时段中去获取历史比较的深刻认知及其有益借鉴。

1917年前的俄罗斯社会,在那些存在着等级结构和制度的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被封建主义残余所束缚,还未形成确定的制度,所谓中间阶层指的是那些在俄罗斯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阶层。其特点是:一方面他们处于统治阶级之间,不仅包括地主,而且包括大商业—工业资本家,其与整个旧的半农奴主制度、政府官僚机构关系紧密;而另一方面,中间阶层又处于农民和无产阶级之间,包括服务于各个等级(国家机构的中级和低级部门,私人商业—工业企业、贸易)的不属于任何阶层的知识分子以及大学生。俄罗斯中间阶层并不是以私有者作为自己的基础,其多数人的物质状况实际上与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物质状况没有什么区别,有时还更坏。而且,中产阶层的某一部分不能适应改革后的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成为接近生活极其穷苦的边缘底层的被抛弃的部分。Шелохаев ВВ Средние слои в условиях транс фомационных изменений в России: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70显然,这样的中产阶级是一个非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成熟群体。因此,中间阶层也就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和党派施加思想政治影响的目标,而不能成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坚固的社会基础。俄罗斯中间阶层具有软弱的结构性,他们处于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模棱两可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推举自身的政治领袖,形成自身的利益代表以及最终建立自己的政党。因此,俄罗斯中间阶层只不过成为各种政治和政党力量操纵的对象。如果说在当时的第一和第二届国家杜马的选举中中间阶层支持自由主义者的话,那么在下一个时期(特别是在1917年2月之后),他们则偏向于支持民主和革命的政党。Там же  С 70~71可以说,正是人数不多的中间阶层成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也许正是俄罗斯社会的困境所在:一方面为了形成中产阶级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中产阶级的缺乏或人数不多引发了和正在引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性。См:Виттенберг Е Я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 (некоторые вопросы методологии)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С16~17

1917年10月以后,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公务员、大学生被迫迁居国外,然而新经济政策临时造就了生活中新的中间阶层,但无论是从社会方面还是从思想政治方面来说,他们与传统的中间阶层已经没有联系。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监督下开始了新的中间阶层的产生过程,他们被允许拥有财产,进入到市场关系中,但同时他们被剥夺了参加政治决定的权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与私人生产、合作社相联系的新的中间阶层,并不是独立的政治力量。如果考虑到此前在国内多党制已被消灭,那么,中间阶层在制度和政权机构中不具有任何党的代表资格。См: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71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这一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中间阶层也很快地消失了。

苏联社会真正的中产阶级产生于30年代。许多西方苏联学专家试图将它从苏联的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并描述它的特征。但同时他们意识到“苏联的中产阶级”在许多指标上距它的西方同伴有相当的距离。这是产生于集体化和工业化政策结果的一个社会阶层,它由离开农村并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大量居民所构成,其自身内部依据职业需求和职务地位分层为许多群体。追求文化修养及相信来自上面的意识形态是这一阶层重要的特征。他们有着广泛表现形式的对政权的支持是无疑的,这不仅依赖于严厉的意识形态控制,而且依赖于所建立的社会流动制度。同时中产阶级的大众意识里还保留着农民的意识和农民的行为反应特点,他们构成了斯大林政体的社会基础。可以这样说,苏联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历史。Здравомыслов АГ Несколько замечаний по поводу дискуссии о среднем классе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32~33这一时期的中产阶级包括企业领导、高水平的专家,其中包括“工人的精英”,以及那些与分配系统相联系从事基本工作的工作人员。这一群体具有的各种不同地位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所有的人都属于“中产阶级”,Тихонова НЕФакторы социальной стратификац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перехода к рыночной экономикеМ:РОССПЭН,1999С273 См: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33只是苏联社会划分等级的依据不同于市场关系“自然”发展的社会,即不是根据财产关系,而是根据权力关系。正如列佩欣所指出的,决定人们社会自我感觉的关键因素不是法律和制度上拥有的财产所有权,而是事实上以行政—政治方式拥有的支配财产的可能性。由于以行政—政治方式支配财产,“各阶层”因此而失去了稳定的结构和明确的体系构成要素,也就是说,这些阶层似乎是临时的和人为的。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其中间性:首先是支配职能与履行功能的结合,其次是中等的收入水平。См:Лепехин ВА Стратификац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и новый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 С31因此,苏联社会的中产阶级,虽然也具有一些传统中产阶级的特征,但就社会功能而言,其与政权的依赖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准中产阶级,在一个没有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制度中还不可能转变为真正的具有自主意识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再度出现是与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进程密切相关的,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是,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建立是作为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提出来的。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们,企图通过私有化等方式确立起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它开始于通过《关于合作社活动法令》的时期,接下来是颁布《关于私有化法令》的阶段。如果说对于苏联社会的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和宗旨具有迫切的重要意义,那么开放的竞争能力、运用所有权和财产的能力、资本的合理运作则是后苏联时期中产阶级的基本特征。См:Здравомыслов АГ Несколько замечаний по поводу дискуссии о среднем классе//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С33两者之间并没有内在的承继性关系,苏联中产阶级中只有具备适应能力和条件的部分人在改革时代较好地完成了自身的转化,而许多人却丧失了原有的地位落入到社会底层(其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

今天的中产阶级包括中小企业家、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中层官僚、高中级军官等。他们是那些顺应了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群体。构成中产阶级核心的是中小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等。1988年通过的《苏联合作制法》为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通向合法经济的大门。1991~1992年,小型企业以一种新的形式蓬勃发展,各种有限责任合作公司,开放型、封闭型股份公司取代了以前的小型企业。1992年,几乎所有的小型企业和合作社都重新进行了登记,改建为合作公司或股份公司。汪宁:《俄罗斯“中产阶级”论析》,北京:《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2期,第48页。1995年6月,俄政府和国家杜马通过了《政府支持俄罗斯联邦小企业的基本法》,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小企业的社会法律地位,并在资金和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小型私有化从1992年开始进行,据最新资料统计,现在俄罗斯小企业共有8755万家,其中90%以上是私营企业,有350万~400万个体企业家、750万从业人员。2000年小企业的总产值是4600亿卢布,固定资本投资约220亿卢布。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2%,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5%,甚至更多。A奥尔洛夫:《俄罗斯小企业:发展还是停滞?》,俄《经济问题》杂志2001年第10期,转引自任开蕾《关于俄罗斯的中产阶级问题》,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81页。适应市场经济土壤的小企业成为俄罗斯经济转轨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吸纳失业者,缓解了失业对市场经济改革的严重困扰,成为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源泉,林治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小企业》,北京:《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4期,第39~40页。而且因此造就了一批依靠自身能力、富有开拓精神和进取心的企业家。其中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拥有私人财产,关心政治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关心市场经济中遵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作为改革的受益者他们成为俄罗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产阶级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由知识分子中最有活动能力、最能适应新形势的那些人组成,他们的人数虽不及企业家众多,但却对中产阶级群体的构成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富于创造性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知识分子,被视为引领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力量和源泉,他们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被定义为“新中产阶级”。

然而由于俄罗斯中产阶级形成的初始条件,不仅与西欧国家相差甚远,而且也不及中欧和东欧各国,因此,发展至今,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主体仍然是以中小企业家为主的“老中产阶级”,普遍的私有化和企业的股份化造就的新私有者——股东,由于所持有的股票收益低下或数量较少,很难进入中产阶级行列。而“新中产阶级”无论是从人数还是构成上都明显不足,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学者、教师、艺术家等在改革进程中受到了剧烈的冲击,除了部分得到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的地位,跻身中产阶级队伍,更多的人却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成为下层大众的一分子。显然,这样的中产阶级结构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代表性。未来中产阶级的影响力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来自于克服小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资金不足、税收繁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问题,进一步壮大企业家群体;另一方面则在于调整目前“新中产阶级”的畸形结构,更加广泛地吸收专业技术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教育、文化工作者的增加。一个名副其实、有社会影响力的中产阶级的形成将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在此前提下,才会有《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一书作者所预计的变化出现:2001~2008年,“中产阶层这里所使用的“中产阶层”一词与“中产阶级”具有相同的内涵,仅为表述上的区别。人数将显著增多,其作用和意义将显著增强”,其增长“不仅来自中小企业家,而且来自高等技能专家、国家官员、大公司高层经理人员。”Ли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230页。

三 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特征

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乃是社会转型成功与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以此考察当今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即使是肯定俄罗斯存在中产阶级的学者们也明确地指出,中产阶级的形成过程具有未完成性,他们缺乏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自身的行动纲领,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政党,也没有完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价值系统。可以说,中产阶级仍然是某种非结构化的和不成形的社会大众,而不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对发展变化中的俄罗斯中产阶级特征作出分析,是一件较为困难和复杂的事情。目前还不具备从宏观上和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的现实条件,所有的评价和分析只能是基于实证调查资料的具体分析。虽然这并不能使我们从理论上对中产阶级的特征作出全面的把握和说明,但就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而言,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今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某些基本特征。其中,1999年2~3月间,俄罗斯社会与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进行的“俄罗斯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全俄社会调查,共选择了176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客观分析与被调查者主观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无论是从调查内容、方法还是结果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该项调查就成为了本文分析俄罗斯中产阶级特征的主要依据。有关“俄罗斯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全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详见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一书。

就研究方法而言,全俄社会调查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社会学通用的社会分层方法并依据两种定义阶级的标准来进行:以“自我鉴定”原则为根据的主观标准和以不依赖于个体见解为特点的客观标准。前者指社会成员自身对归属于社会某个阶级或阶层的看法,后者包括工作性质与收入多少两个方面。采用两种标准结合研究方法的原因,既在于研究方法的提高,避免了完全依靠客观标准而忽视自我意识、社会功能、基本价值、生活方式等主观指标的研究局限,同时也在于要确定当今俄罗斯社会的个人收入是一件较为困难和复杂的事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在住宅、公共交通等方面享受国家补助金者并非仅仅是社会的贫困阶层,收入统计的不完善使得俄罗斯人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官方公布的数据,其中不仅包括基本的工资收入及兼职和打零工的收入,而且还有企业和商业活动的盈利和利润、各种有价证券、银行利息以及房屋租金,等等。这样,划分中产阶级的客观标准(包括对工作性质的分析)只有与主观标准相结合,才能够全面反映出中产阶级的基本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在自我归类与收入之间的选择具有一致性的特征。而收入情况由于其复杂性,某些时候仅成为了说明主观标准的补充资料。

调查的进行是在1999年2~3月间,调查对象首先选择由成年俄罗斯居民组成的九种社会职业群体,可以假设的是,根据他们在社会系统中的客观地位和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产阶级的主体,这九种职业群体是熟练技术工人、科技知识分子、人文知识分子、商业、服务业、交通业工作人员、职员(公务员、银行职员、律师等)、小商业企业家、农场主、军队干部(职位较高的军官)、经理(高层和中层领导人)。其次使用人均收入作为第二个标准,选择声明每月家庭成员人均不低于1000卢布的受访者(大约是40美元)。在两个原则结合的基础上确立起选择的研究对象,初步为1765人。简而言之,整个调查使用的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是:(1)受访者的自我认定资料,即主观标准;(2)收入水平,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不少于1000卢布。См: Средний классв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С80~81深入研究发现,俄罗斯社会的中产阶级并非一个同质性的群体,在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变迁的前提下,财富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新的经济领域和新兴职业的出现,使其自然地分化为一系列社会类型。为了方便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说明,调查报告将俄罗斯中产阶级划分为三个阶层:上层——按照自身的地位处于向社会的最上层(精英)阶级过渡的位置;中层及下层。某些研究者因下层人数众多,将其称为“社会的基础阶层”。此外,另有10%的人群按照其大部分物质特征和自我认定不能进入中产阶级,假定称为“穷人”(这一群体还被称为底层阶级),他们是对比分析的参考群体。Там же  С82调查从财产状况开始,涉及自我认同、生活质量与休闲方式、收支水平、消费水平与财产评定、经济行为与经济价值、世界观、政治价值与政治倾向,最后以社会流动性的分析结束。调查内容的广泛性为我们回答俄罗斯社会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问题提供了充分依据,并展示了当代俄罗斯社会中产阶级更为分化的情形,同时还验证了中产阶级各个阶层划分的假设。

为了描述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大致范围,研究者首先根据受访者的自我鉴定和自我评价,将其划为不同的阶层。然后通过分析需求、收入、财产评定、价值观和政治倾向,修正和补充原先获得的情况。同时,进行俄罗斯中产阶级与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的比较,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性。1992年在欧洲和北美17个国家进行的国际社会调查计划“社会不平等Ⅱ”(ISSP-1992),利用社会地位自我评价的结果按照10个等级建立起社会结构的模型,显示中产阶级不仅占据着4~6级的社会中间位置,而且构成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占总人数的589%,1~3级只包括了少量的中产阶级上层,仅占75%,7~8级为中产阶级下层,占235%,9~10级则是穷人,人数较少,只占101%。Там же  С84~851992年俄罗斯市场改革开始的时候,社会结构总体上显示出相似的情形。虽然与欧美的模型相比较,其底层集中了更多的人数,比例有所不同。1992年俄罗斯社会结构的人数比例为:第1级(最高级)04%,第2级05%,第3级19%,第4级59%,第5级253%,第6级176%,第7级173%,第8级131%,第9级92%,第10级(最低级)88%。Там же  С85但到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于1998年5~6月进行“俄罗斯公民”调查时却显示,改革年代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双翼形”结构,许多中产阶级中层社会地位下降,转入下层或穷人的行列,社会结构成为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产阶级的消失,但却证明无论在数量还是组成上中产阶级都存在着实质上的位移,1998年俄罗斯社会结构的人数比例为:第1级(最高级)0%,第2级05%,第3级28%,第4级43%,第5级73%,第6级124%,第7级163%,第8级209%,第9级214%,第10级(最低级)141%。Там же  С86这是认识今天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

首先我们来看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这是整个调查的出发点。研究者将中产阶级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为:①与周围人相比较对自身物质状况的自我评价;②对自己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③对2~3年之后与周围人比较自身的物质状况将会是怎样的认识,反映了现在对未来持有信心的程度。通过三个指标的分层对比,中产阶级上层指的是确定自己的地位为1~3级者,中层指的是评价自己的地位为4~6级者,下层指的是自我认定为7~8级者, 底层或穷人将自己归入9~10级中。Там же  С87发现有着显著的差别。中产阶级上层选择认为自己的物质状况比周围人好得多的比例有458%,对社会地位十分满意的达604%,对2~3年后与周围人比较物质状况好得多的选择有437%,而中层分别为77%、197%和119%,下层更少,只有08%、38%和14%。中层对物质状况的选择集中在“好一些”,有49%,下层为209%,中层选择“一样”的为391%, 下层为589%,并有171%的人选择“差一些”。同样,对社会地位中层选择很满意的有405%,很不满意的为234%,下层则分别为191%和419%。对未来的展望,除了中产阶级的上层表现出相当的乐观主义外,中层尽管有507%的人(395%的人选择“好一些”)认为自己仍能保持高于周围人的物质状况,但他们对将来并非如此乐观。而下层则不满于自己生活,因而表现为悲观主义。Там же  С87Таблица 11 С88Таблица 12 Таблица 13

调查进一步发现,自身社会地位的评价还取决于物质富裕程度。将自己评定为高等级富裕程度的人大多数自我鉴定为中产阶级上层,同样中等级和下等级富裕程度的人则分别属于中产阶级的中层和下层。物质状况对于确定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指标,不过对其他两个阶层来说,它还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起作用的因素按其重要性依次为:生活方式、职业地位、周围人的尊重、教育程度、技能水平、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与社会等级的高低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中产阶级上层主要由经理、企业家、为数不多的专家、小部分军官、人文知识分子等构成,其中高层领导人和企业家人数超过半数以上,为511%,有技能的专家为219%。大部分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146%的人研究生毕业,552%为大学毕业,271%的人中专毕业。超过半数的人在私营部门工作,31~40岁年纪的人占1/3以上,26~50岁最具劳动能力的年龄段人数占到813%,25岁以前的人数仅为63%。中层主要由专家、技术工人、领导人、小企业家、小商人、个体户等组成,其中专家占301%,工人占222%,领导人为129%,有雇佣工人的企业家为121%。中层大多数人都受过高等教育,31%的人受过中专教育,只有98%接受中学教育或未完成中学教育。他们约有半数也在私营部门工作,但与上层相比,25岁以前年龄组的人数增加,有124%,而26~50岁年龄段的比重降至735%。下层主要由“白领”和“蓝领”组成,2/3的人在国家部门和私有化企业工作,受过中学和中专教育的占502%,26~50岁年龄段的比重为696%,而25岁以前和50岁以后年龄组的人数却较前两者为多,分别是14%和164%。Там же С91~94调查清楚地显示,收入与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以及职务等级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社会地位的分层正是上述因素综合的结果。在生活质量方面,中产阶级对于由国家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与西方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西德和英国只有23%的人感觉自己缺乏保障。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俄罗斯中产阶级缺乏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各阶层有56%~727%的人觉得他们不需要各种俱乐部、利益团体、政党及协会,而仅仅局限在个人生活领域里。与其说这是由于缺乏物质基础,不如说是社会文化的差异使然,因为即使是有高物质保障的上层参加社会生活的也只占229%。Там же С96~97这只能证明在俄罗斯社会个人处于高度的原子化状态,还未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如果要分析中产阶级内部存在的差异,那么主要在于休闲的方式和类型的区别。上层和中层更多地表现为消遣型、发展型和交往型的休闲方式,消遣型休闲包括看电影,上剧院,听音乐会,到咖啡馆、酒吧、俱乐部和饭店消费和消遣;发展型休闲包括参观博物馆、展览会,有兴趣的自学活动,参加体育俱乐部、宗教和政治团体及组织。Там же  С99基本上符合当代西方“休闲社会”的标准。而下层多为“兴趣型”休闲和看电视、看书、做家务的“家庭型”休闲方式。

对俄罗斯中产阶级收入的分析,因其客观性和代表性,成为解释社会分层及中产阶级特征的必要依据之一。如果说家庭月平均收入1000卢布是划分中产阶级的底线,那么,家庭月平均收入1500卢布则是区分下层和中层的界限,家庭月平均收入3000卢布及以上就成为中层和上层的分水岭。虽然与西欧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收入相对微薄,但应该看到,俄罗斯人享有国家津贴,持有有价证券,只需支付低廉的房租和交通运输费。如果重新计算该部分价值的话,人均收入至少应增加一倍,事实上应该增加两倍,而且调查所得到的收入数据还不包括许多影子经济的收入。此外,私有化进程中以象征性价格或无偿的方式得到的房屋、别墅、花园等,使中产阶级拥有了许多不动产。Там же  С105~106因此,将收入作为俄罗斯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的必要依据的同时,必须考察中产阶级财产状况的各个方面,这是研究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之处。

另一个需特别看待的是住房问题。俄罗斯中产阶级大部分拥有三个房间以上的住宅、别墅或带花园的房屋产权,家庭人均面积15平方米以上。符合这一标准的为中产阶级下层,人均面积30平方米以上是中产阶级上层,16~30平方米则属于各种收入群体。Там же  С117也就是说,与收入相比,住房面积和数量作为社会分层指标的意义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一方面现有住房作为苏联时期社会福利制度的遗留物,并不能反映近十几年俄罗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也不与当前的收入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众多由社会底层上升至中产阶级行列的人,目前还无足够的能力为自己扩大或改善住房条件。因此,在住宅面积超过人均40平方米的人群中,出现不少属于社会下层特别是领取退休金的孤独老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单论数量的问题,主要在于忽略房屋内在质量所代表的意义,比如中产阶级上层所拥有的套房与大部分中产阶级下层所居住的厨房、厕所、浴室公用的公共住宅之间的差别光看数量就很难有所区别。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住宅质量才是一个关键的分层指标,一般来说,只有中产阶级上层人士才可能拥有一套现代化的高品质住宅。

至于收支结构和消费需求,中产阶级上层大约有一半人的基本收入来源是工资,约40%人的收入来自于企业活动。中层2/3的人依靠工资生活,1/4的人主要收入为企业活动。下层超过80%的人收入来源于工资。Там же  С94~95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虽然在某些类别如医疗付费服务及子女付费教育服务上由于是各阶层必需的支出,因而没有大的区别,但在总体支出与支出项目上却与中产阶级的地位状况相关。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尽管一些项目的数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以上。而中产阶级下层在服装、鞋类、日常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节俭开支,中层则常常节约休假的开支。在各种使用的物品上分化并不明显,其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拥有物品本身,而更多表现为品牌和价格上的区别。只有像洗碗机、近年来购买的新品牌的冰箱、汽车等物品才具有一定的分层标志。此外,拥有个人电脑也是区分部分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中产阶级的标志。

形成俄罗斯中产阶级经济行为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其满意度。中产阶级大体上满意于自己的工作,其肯定评价随着社会等级的上升而相应增加。大部分人的兴趣集中于工作方面,而不是日常生活及消费上。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有兴趣的工作”给他们展现了最具价值意义的内容,这是一个本质上非享受型的迷恋工作与劳动的阶级。工作的发展前景、创新精神与能力是中产阶级上层主要的评价因素,其他阶层则主要为工作兴趣。上层对工作的不满在于它们“令人疲惫”,而其他阶层,尤其是下层则不满于工资报酬,技术工人更多抱怨不卫生的工作环境,年轻人则比其他人更少对工作的兴趣。小企业里的职员和技术员、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感到工作没有前途。中产阶级对待工作的态度主要取决于文化程度、职务地位以及在国营或私营部门工作。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正面评价越多,文化程度越低,负面评价越多。许多中产阶级在经济活动中担任领导者和组织者,并形成了与下属最为普遍的几种行为方式:伙伴关系、同胞式关系、官僚式方式和家长式风格。它们受到工作者所处地位、所有制形式及企业规模的制约。而前两种形式明显受到被调查者的偏爱。官僚式方式(这里一切我说了算!)最坚定的支持者是来自私营部门的企业家,通常是不超过10名工人的小企业,这说明在俄罗斯私营企业并不总是民主管理文化的发源地。伙伴关系较多体现在大型国有及股份制企业的领导人及1/3的私营企业家身上,同胞式关系在1/2的家庭经营组织里占了上风。领导人文化程度较低,倾向于同胞式关系,官僚式和民主式两种相反的管理方式都出现在接受高等教育者身上。而物质状况与管理作风之间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物质富裕程度高的人是官僚式管理方式的坚定拥护者,中等富裕者接受伙伴关系,而低物质保障者和穷人则显示他们完全与管理方式无关。

由于中产阶级的工作种类和性质各不相同,社会地位和物质状况差别较大。因此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上出现了难以整合的非同质性与不稳定性。在对待市场经济和改革的自由主义模式问题上,中产阶级各个阶层态度明显不同,并在如何看待俄罗斯经济制度上形成了四种主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社会主义、调节的市场经济及自由的市场经济。其中中产阶级上层和中层选择调节的市场经济者占了首位(385%与415%),上层选择自由的市场经济者为302%,居第二位,中层选择市场的社会主义者有375%,居第二位。下层和穷人均是选择市场社会主义者为多(50%与474%),其次是调节的市场经济(349%与266%)。穷人中选择计划经济的也有117%。Там же  С154Таблица 410企业家、物质富裕者、青年人较其他人更乐意于选择自由的市场经济。退休者、技术工人、物质匮乏者及穷人多选择计划经济或市场社会主义。除了不同的经济状况、职业和社会地位对上述经济模式选择的影响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俄罗斯大部分中产阶级对待改革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偏爱自由竞争的原则,拒绝接受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却寄希望于国家,在整个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加大影响,但同时又轻视国家及工会在解决社会劳动问题上的作用。从个人方面来说,债务是中产阶级心中的难言之痛,由于借贷对象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债务合同多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一旦发生债务纠纷,按照法律程序解决的数量很少,主要通过协商方式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法律在解决债务纠纷中作用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多的债务合同是与影子经济相关联的。企业家、物质富裕者、私营部门的工作者最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参与私人企业活动的程度越高、经济活动的不透明性和非法程度越大,双重道德下的行为也就越多。因此在新的现实里,中产阶级的经济行为伦理和生活准则已变成了“没被捉住就不是贼”的信条,对不合法的致富行为表示理解和接受,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身体力行。法律的虚无主义是俄罗斯中产阶级对损害自身利益的国家法律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行为。在西方各国以奉公守法为法律和道德准则的中产阶级形象,在俄罗斯变异为以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国家和法律周旋,以不合法的途径获取财富和地位的“另类”中产阶级。这一现象令人关注其背后不同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对此仅作道德评判并无多大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结构性转换,确立起法律的权威地位,建立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游戏规则,来保障中产阶级的切身利益,从而改变“另类”中产阶级产生的社会条件。

俄罗斯中产阶级的非同质性导致其内部世界观的分裂,以主张个人主义、人的权利和民主制为内容的西方价值观与强调国家主权、共同体利益和俄罗斯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价值观的对立,使中产阶级的各个阶层都出现了内在的分殊。中产阶级上层375%赞同西方式发展道路,333%赞同独立发展的俄罗斯道路;中层347%赞同前者,297%赞同后者;下层249%赞同前者,396%赞同后者;穷人分别为234%和429%。Там же  С179Таблица 53在对待现政权的态度上,中产阶级内部形成了两大阵营,513%的人支持现政权,487%的人认为必须改变现政权;454%的人认为国家必须建立强权政治,546%的人则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民主权利。Там же  С190Таблица 64这一情形既影响到全体成员能否形成一致利益的信念,调查显示,中产阶级各阶层认为不可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和谐一致的比例均超过了认为可能者。上层为344%∶323%;中层为427%∶269%;下层为399%∶252%;穷人为331%∶305%。Там же  С178Таблица 52也妨碍了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共同的政治诉求。尽管与全体俄罗斯人相比,中产阶级的多数人更倾向于一个具有民主制、自由的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价值观的社会,中产阶级在回答希望在一个“社会平等”的社会还是一个“个人自由”的社会里生活的问题时,选择“个人自由”的比例达45%,只有26%的中产阶级选择“社会平等”,而选择“社会平等”的俄罗斯人多达54%,选择“个人自由”的只有266%,另有194%的俄罗斯人和29%的中产阶级选择很难回答。Там же  С187Таблица 61 但在思想意识的一致性上依然差别悬殊。激进的市场改革的支持者在上层有229%,在下层只有8%,主要是企业家、经理等群体,而改革初期的知识分子支持者面对远离初衷的现实许多人转向了民族主义立场。不少中产阶级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或是民族主义思想。而更多的人则表现出了对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认同的态度,其比例高达334%,每个阶层(包括穷人)的情况都相当接近。Там же С189Таблица 63 在1999年前后的政治选举中中产阶级分裂为三方:一部分人没有找到任何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力量,其中不投任何人的票和不参加选举的人数占中产阶级的305%,Там же  С197Таблица 67其余的一部分支持“政权党”及其相关力量,另一部分支持在野的民主党。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和亚夫林斯基最受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亚博卢集团”和“祖国”政党相较其他政治党派博得了中产阶级不少的好感,基本反映出参加选举的中产阶级在右与中左之间较温和的政治立场。但由于中产阶级本身缺乏统一的思想意识和代表共同利益的政党,加之总体人数的局限和较高的弃投率,因此,他们的政治参与对整个俄罗斯社会的影响并不明显,更未成为主导力量。即使是在自我组织与自我利益的保护上,中产阶级相较于集体和合法的方式(参加政党、工会活动,诉诸法律行为及各种抗议行动),多数人更愿意凭借私人关系等非正式机制来进行自我保护,解决问题,另有不少人喜欢用钱摆平的方式。

上述情况表明,中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和政治选择上的分歧,有着更为复杂的情形:一方面各阶层之间因物质状况、职业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主张;另一方面,在阶层内部也存在着种种难以统一协调的认识。两种情形的相互交织,造成了中产阶级在政治行动中的软弱无力和政治面目的模糊不清。目前这个正在发育中的阶级,还只是一个因物质状况、职业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层而聚合起来的非结构化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作为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现实产物,只有当其思想意识的分歧逐步弥合,政治纲领日渐成熟之时,那具有独立意识的创造历史的主体历程才真正开始。

四 21世纪的发展,或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未来

俄罗斯中产阶级的调查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说中产阶级作为社会结构要素的存在不会引起怀疑的话,那么它作为相对完整的社会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在俄罗斯则远未完成。Там же  С234其原因正如报告所分析的:第一,当社会中最猛烈的变动或是在中产阶级内部或是在它与社会的其他阶层间发生时,今天的中产阶级就处在一个独特的流动性的“十字路口”。因此,要试图准确地判定中产阶级的界限是困难的。
第二,在现今条件下,构成中产阶级的群体和阶层,无论是按照社会出身还是在社会劳动分工系统中的地位,都是最具异质性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在国有部门工作的人员比重在俄罗斯中产阶级中相当大,而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人数比西方社会低。今天在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从一个方面说是最不稳定的,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则是一些社会职业群体的大杂烩,他们的利益在已有条件下很难将其归为“一类”。何况各种职业利益里还加上代际因素和最大范围的移民分化因素(对于稳定的市场社会来说这是非典型的)。

第三,中产阶级的各个阶层无论在自身地位的评价还是在国家当前地位及发展前景的评价上都有着本质的分歧。而且,与西方社会不同,那里的中产阶级下层构成社会大多数其实是绝大多数,而且是社会里满意称心的一部分人。而在当今俄罗斯的这一阶层,根据自身地位、收入、生活水平和质量、思维特征,相较中产阶级本身,更接近于穷人。

第四,如果说在西方中产阶级主要的资源是他的职业经验和知识,他的“人力资本”,那么在俄罗斯这一逻辑是变形的:对于许多人特别是中产阶级上层来说,走向成功之路不是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是通过勤奋劳作,而是通过接近“大款”和运用人际关系。中产阶级的大多数代表实现其社会需求的不可能性,阻碍了一个稳定的主要是共同赞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结果中产阶级代表的形象——勤奋的工作者、善良的顾家人、忠于职守的纳税人、奉公守法的公民还没有形成。

第五,从自我组织、相互作用、保卫自身利益的程度方面看,在中产阶级内部还没有形成群体一致性的明显征兆。争取合法渠道捍卫自身利益的水平极其低下,每个人都仅指望依靠自己、自己的力量以及最亲近的人。正因此说明了一个事实:无论是在国家的社会生活还是在政治生活里实际上我们都没有听到中产阶级的声音。中产阶级——他们不是幻影,但在今天——却是沉默的少数。Там же  С234~236

中产阶级的上述情形是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改革问题症结的现实反映。事实上,它的发展始终受到俄罗斯精英阶级和上层社会追求自身集团利益的国家行为的制约。由执政官僚和经济寡头构成的俄罗斯统治阶级,在缺乏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和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社会经济模式的情况下,大资本所有者与国家高级官员的结盟,使俄罗斯的发展政策不是致力于国家利益和大众利益的首要目标,而是以狭隘的集团利益为主要动机。在俄罗斯经济寡头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垄断资本与政治权力如何结盟,在苏联解体及其后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中,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成为了投机资本和大规模掠夺时代的象征物。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寡头的来源之一为原苏联时期的权贵阶层,如七寡头之一的霍多尔科夫斯基1980年是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波塔宁是苏联的一名高干子弟,“天然气工业”公司原董事长维亚西列夫从1986年起就担任苏联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来源之二是与权贵结盟的成功者,如古辛斯基与卢日科夫、新生代的阿布拉莫维奇与别列佐夫斯基和叶利钦政府、普罗霍罗夫与波塔宁等的结盟。另一方面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着共谋和转换的关系,寡头与政府有着密切的私人联系,或是政府中有其代表,或是其领导班子中有前政府高级官员,或是自身角色在两者之间转化。1996年的政府改组中,维亚西列夫被任命为能源电力部长,原部长沙夫兰尼科成为秋明石油股份公司总裁。切尔诺梅尔金,曾在叶利钦政府里担任总理要职,目前拥有一家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原来供职于叶利钦总统经济私有化改革班子的丘拜斯,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电力”公司总裁。1996年总统大选,七大寡头联手,使叶利钦反败为胜。此后,别列佐夫斯基被委任为处理独联体事务的总统特别代表和国家安全会议的副秘书,波塔宁被任命为政府副总理,古辛斯基也进入政府内部任职。垄断资本与国家权力结合,以集团利益操纵俄罗斯社会的改革,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资金帮助,同时还得面对高额税金的收缴、垄断大企业的挤压以及黑社会的欺诈,小企业家和小商人的数量未有实质性的增长;另一方面知识与科学的优先地位未能成为俄罗斯发展的头等战略,直接导致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许多人生活状况恶化,沦为穷人。无论是以小企业家为主体的老中产阶级还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中产阶级,在俄罗斯都还不能成为不依赖于国家,自由从事商业或企业活动,或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独立存在的具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阶级。这种经济独立性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在政治领域中中产阶级的集体失语和“软骨病”症状。

那么,俄罗斯中产阶级未来发展的希望究竟会在哪里?这个问题引发着每一个关心它的人们的思考。从现实的情形看,中产阶级在俄罗斯改革的艰难困境中的生存能力,昭示了它未来的发展可能。1998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中产阶级,但令人欣慰的是,中产阶级并没有消亡,尽管它遭到削弱,人数降低,但并非像媒体所宣传的那样,饱受失去工作之苦和金融危机之痛。实际上,中产阶级经受的最大损失是工资不变情况下的物价上涨,而失去工作的比例极小,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主要局限在企业家和食利者阶层。面对危机,大部分人通过节省开支、寻找第二职业、辅之以家庭经济以及从事企业活动,改善生活条件,努力保持住自己原有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俄罗斯中产阶级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他们是‘自己建立起来的’,他们依靠自身的首创精神,在相当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取得一定成就。” Ли阿巴尔金主编,同前引书,第224页。 改革年代俄罗斯社会地位的根本改变,使46%的人社会地位向上或向下变化了大于两个等级的位置。虽然社会地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但众多改革前9~7等级的人上升为5~4乃至3~1等级的事例,证明在俄罗斯能力、教育、顽强努力外加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本的运用,构成了实现社会流动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根本要素。在由当年社会最底层上来的中产阶级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现今政权的主要支持以及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化的推崇,这种支持与推崇恰与当年社会中上层如今沦为社会低层或底层的人们希望改变政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不管中产阶级目前的发展还存在着怎样的困难,这种鼓励自我奋斗、强调自致因素的社会流动性的存在,既是俄罗斯社会中产阶级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俄罗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还是俄罗斯社会明天的希望所在。

最后,中产阶级未来的走向还与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局势的变化有关。2000年普京执政以来,在寡头与政治纠缠的局势下,采取坚决和强硬的手段,使国家从寡头和利益集团的挟持下摆脱出来。从整肃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开始,到2003年 10月,俄最高检察院对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提出多项指控 ,2003年10月25日,因拒绝对下属公司偷税、逃税的调查,俄罗斯第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武装警察逮捕。从2004年6月8日开始,霍多尔科夫斯基一案正式进入法庭审理阶段。俄罗斯联邦税务局勒令尤科斯石油公司缴纳34亿美元的逃税款和罚金。据悉,尤科斯石油公司可能因无力支付数目巨大的逃税款和罚金,面临破产的结局。普京以此加强了国家对俄罗斯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他的原则是,在不改变私有化的既定政策前提下,不剥夺寡头们已有的巨额财产,但需守法经营,不干预政治。尽管这只能是出于现实的策略选择,寡头势力在俄罗斯仍有着盘根错节的基础,比如,普京在对逃亡国外的别列佐夫斯基步步紧逼的同时,对阿布拉莫维奇正在进行的资产转移却没有过问。这个转移涉及一半以上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股份、50%俄罗斯铝业公司的股份、25%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的股份。现在阿布拉莫维奇通过一家在英国注册的公司控制着俄罗斯的资产,自己完全退居幕后。王星:《俄罗斯——年轻富豪疯长的地方》,广州:《名牌》2003年第10~11期,第170页。但毕竟在政治精英和政党政治的结构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和新的平衡。在政治上倾向国家主义、经济上推进自由主义、思想道德上坚持保守主义、外交上实行现实主义的普京时代,以国家的主导力量替代往日的利益集团争斗,这无疑为中产阶级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有希望的发展空间。普京上任不久,便推行政治改革,提出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并几次指出:俄罗斯“市民社会”刚刚起步,尚欠发达。俄罗斯居民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而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责任心、政党和社团的成熟程度以及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普京:《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2000年7月8日电,转引自张树华《普京与俄罗斯社会的未来》,北京:《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第19页。 2001年俄罗斯《税法典》通过,统一实行13%的所得税。普京还坚持未来俄罗斯企业的利润应下降为24%,取消过多的税种,改革行政和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廉洁、高效的官员队伍,减少行政干预。同时强调司法改革,提高法院的作用,加强法院审判效率。同上引书,第23页。普京的新政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必然结果,也符合多数俄罗斯人尤其是底层大众的期望和要求。但是,要使中产阶级真正成为一个人数众多、有广泛影响的独立阶级,克服各种阻碍因素,俄罗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它必须具备促使中小企业发展的合理的经济政策,必须制定出大规模投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国家前瞻性战略,必须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对私人财产、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保护。只有当进入中产阶级的人数逐渐增加,社会基础逐步扩大,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或“双翼型”时,中产阶级的作用和意义才会真正显现、而由此带来的中产阶级政治独立意识和民主化倾向,是否会面临与俄罗斯的强力政治及国家控制的矛盾与冲突,就目前来说还难以判断。也许这种可能性会随着政治统治格局的适应性转变而不复存在,也许到时中产阶级将在冲突面前被迫作出妥协性的选择。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将怎样展开,市民社会与中产阶级的发展前景如何,未来的种种变数现在还难以预料。但不管怎样变化,21世纪并非俄罗斯中产阶级的轻松之旅,它将是一段理想与现实交织、希望与不安共存的独特历程。

上一页 一页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