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只能是电影

 >1970<+itself :: Pure films   

::::::::::::::::::::::::::::::::::::::::::::::::::::::::::::::::::::::::::::::::::::::::::::::::::::::::::::::::::::::::::

圣·米凯莱有过一只公鸡|滚落水中的信仰

只抓住6个

< BACK

[

电影改编自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圣人与凡人》,不过做了较大改动。

背景

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他们合作(好像他们一直是在一起拍电影的)拍摄过一些反映意大利左翼激进运动电影,包括了它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很适合安哲罗普洛斯来拍。这么说可能对塔维亚尼兄弟有些不敬,他们可是比安哲更早入行的,且卓有成就。但这种题材确实是安哲所长。动荡年月,沧桑众人,影片甚至连大片水面都给安哲准备好了——他肯定又会把那伙人赶到岸边拍他们的背影。片刻的胜利,连续的挫败,末路英雄只会被世俗的人们看作罪犯或叛乱分子——如《亚历山大大帝》(安哲执导的那部)。那种凄凉、落寞与痛楚看过安哲电影的人一定很熟悉。

而塔维亚尼兄弟的风格明显地带有意大利人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把原著中神秘主义的内容剔除了(没看过托尔斯泰的原著,是听人家讲的)。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往往通过对话和自言自语直接表达出来,气氛渲染和细节刻划都是轻描淡写。

革命 获罪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意大利,那时在欧洲到处都是持不同信念的政治组织,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会组织主义等各种思想正在争取着自己的阵地。主人公Giulio Manieri就是当时大利无政府主义阵营的一个充满激情的领袖。他出身贵族(和托尔斯泰一样),却主张土地应归农民所有,成了反抗权贵的革命者。

这一次他和同伴们选择了一个小市镇,试图发动一场起义。他们冲入政府大楼,并抓住了执政官。可是小镇上的民众却表现冷漠。听说政府军正火速赶来,人们四散撤离。

在银幕上我们没有看到军队,但Giulio Manieri的确被抓起来了。事实上Giulio Manieri和许多革命者一样,把政治信念看作是高于自己生命的东西。为了宣扬和传播那些信念,他可以牺牲自己。Giulio Manieri明知无法取胜也不会逃走,因为与强大的政府军战斗会让自己声名远扬。他甚至期待审判,因为审判正是向大众阐述思想的好机会。

而执政者们也在费神地商量怎样处置Giulio Manieri。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百姓更需要的也许真的是国王,至少保守的约瑟夫·德·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是这么想的,《论法国》里就有这样的表述。当时的执政者显然也把握了民众的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对Giulio Manieri的妥善处理,让国王的声誉得以提高。所以必须赦免Giulio Manieri的死罪,以显示国王的宽容与英明。

在法官家里有一个更为精明的局外人,那就是他的女儿——也就是在影片开头唱“圣·米凯莱的公鸡”的那个小女孩。她在饭桌上的一番描述告诉了大人们什么叫一箭双雕:刑场上军官命令士兵子弹上膛,而国王的信使正疾驰而来;军官说举枪,信使赶到呈上特赦令;于是军官立即喊“停止”,但士兵们却以为是“开火”的命令,因为每一次行刑都是这样的程序,所以子弹还是射了出去。这个“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场景让人看到女孩的不一般。

幸好大人们并没有这么做。Giulio Manieri被行刑队带到广场上,并戴上了黑色头套。但枪声并没有响起。头套被摘下来,对面传出“国王万岁”的喊声。

Giulio Manieri面临的是终身监禁,头十年要关在单人牢房。在监狱中他一边与精神错乱和孤独寂寞做斗争,一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信念。电影在此处花费了大量笔墨描绘他的偏执,让人觉得有点罗嗦。对于Giulio Manieri这样的人来说,偏执甚至不能说是缺点,因为没有偏执的性格他就不可能坚持。

工业化改变世界

十年的单独监禁结束后Giulio Manieri要被送往集体牢房。这才是电影真正的开始,虽然只剩下了半个小时。

集体牢房在很远的地方,需要坐船经由内海前往。本来这种迁移算不得什么,身为革命者,Giulio Manieri只能永远生活在别处。昆德拉早为他们下了这样的定义。从单人牢房搬到集体牢房,只不过是从一个别处赶往另一个别处。但这次迁徙却直接改变了Giulio Manieri的命运。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些当时刚刚被捕的政治犯,他们是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其中还有一位女性,她是法官的女儿。长久与外界失去联络的Giulio Manieri以为遇到了同志,他努力帮助梢公摇船赶上了政治犯所坐的小舟。Giulio Manieri向他们喊出自己的名字,年轻人却无动于衷。Giulio Manieri略感失落。后来士兵摇不动船,让年轻人们帮忙,他们也乖乖听从。Giulio Manieri提醒他们可以拒绝,因为那样士兵就不能把他们及时送往监狱。可是他们却置若罔闻。

后来在中途休息时Giulio Manieri和他们有了更多机会交流。他惊讶地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信仰竟然持鄙视的态度。十年过去了,下一代人已经放弃极端的革命转而采取更实际的策略。其中一个年轻人说,你已经与外界隔绝了太久,太不了解现实。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原本没有错,但工业化已经改变了世界,农民不再需要土地,他们只需要进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已经行不通。年轻人都认为正是Giulio Manieri们让工业化迟来了15年。

Giulio Manieri听到这些百感交集,他甚至觉得此时比在单人牢房里更加孤独。自己已经无法在新的世界中发挥作用,十年的时间全都浪费了。他一下子变得苍老起来,对着年轻人大声理论,换来的只是自己急促的喘息。

Giulio Manieri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

Giulio Manieri的结局出人意料。他躺在船头,趁人不备,翻身滚入水中。谁都看得出,一同入水的还有他的理想和信仰。

圣·米凯莱有过一只公鸡

最后这个翻身堕水的镜头又让人想起了布莱松的穆谢特(Mouchette)。但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穆谢特是因为缺乏信仰而落水,Giulio Manieri则是因为坚持信仰而落水。

信仰对于某些人来讲比生命更重要,传播信仰等同于延伸自己的生命。然而谁都无法预言世界的变化,有时现实会成为信仰的敌人。Giulio Manieri不能预见工业化,马克思也不能预见商业化。他们持有物质第一性的观念,却不认为人是物质的附庸。可是看看社会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恰恰乐于做物质的附属品。他们的生命以物质遗产的方式向后代延伸,他们只信仰资本。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世界观。像Giulio Manieri那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固然可敬,但那是圣人的做法。面向现实的调整才更必要,因为老百姓都是凡人。

你家可能没养着公鸡,我家也没有,圣·米凯莱家现在也没有。但他仍然和我们不一样,差别就在于他曾经有过一只公鸡。你可以认为那不重要,但在我看来,那正是圣人与凡人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menggang.com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