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Les Voix de la Liberté: Les Écrivains Engagés au XIXe Siècle

作者:[法] 米歇尔·维诺克 (Michel Winock)

吕一民 沈衡 顾杭 译

ISBN: 7-300-07163-5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西方文明进程译丛

开本:620×920 1/16

696千字

20065月第一版

 

法文版封面

French edition

 

 < BACK

内容提要

血雨腥风的历史平台上,知识分子如何捍卫自由之原则?桎梏横行的年代里,怎样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以动荡不安的19世纪的法国作为解读的背景,通过描述维克多•雨果、乔治•桑、巴尔扎克等活跃于各个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坚持不懈的斗争历程,彰显出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风起云涌的斗争氛围、针锋相对的笔墨论战和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交织成一幅既富有生活质感又充满睿智思想内涵的历史画卷……

——摘自本书内页

崇尚自由、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因患咽喉痛而蓄满胡须的雨果,陷于狂热偏执爱情中不能自拔的奥古斯特·孔德,一生仕途不顺而处处遭人奚落的司汤达……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一个个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僵化的史料背后的知识分子变成鲜活的人物回到了人们的阅读视野。作者就是这样将深邃的思想史与感性的生活融为一体,在铺陈法国19世纪精英知识分子生活常态的基础上,构建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捍卫个人和集体的最高原则—— 自由的图景。

诚然,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盘踞学界领地的现在,19世纪是一个常因充满狂热理想而让人诟病的世纪,然而作者依然用充满敬佩之情的笔调展示出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朽贡献,既让尘封的思想超越历史的时空,又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新的视角,因此本书绝对是一部别具风采的法国19世纪知识分子史。

——摘自本书封底

目录

Contents

导言

第一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
2.一位不屈服的保王分子
3.邦雅曼·龚斯当与自由主义反对派
4.人民的自由派:库里埃与贝朗瑞
5.基佐与“空论派的长靠背椅”
6.维克多·雨果:向左转的浪漫主义
7.1830年革命
8.上帝与自由
9.圣西门的时代
10.亨利·贝尔:法国领事
11.法郎斯泰的乌托邦
12.托克维尔在美洲
13. 巴尔扎克创办《巴黎评论》
14.欧仁·苏揭开《巴黎的秘密》
15.“创造”了工人阶级的女子:弗洛拉·特丽斯当
16.“全身心投入政治的”乔治·桑
17.亨利·海涅、卡尔· 马克思:在巴黎的德国人
18.蒲鲁东致信“亲爱的马克思先生”
19.米什莱、基内与密茨凯维奇:在法兰西公学喧哗
20.通过历史回归革命:拉马丁
21.基佐的失败

第二编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的终结

22.1848年:人人出场
23.维克多·雨果成为共和派
24.奥古斯特·孔德的遗嘱
25.官司缠身的福楼拜与波德莱尔
26.路易·弗约:“基督的田径运动员”
27. 《悲惨世界》的冲击
28.勒南引爆炸弹
29.蒲鲁东的离别
30.皮埃尔·拉鲁斯出版 《大词典》
31.埃德加·基内,共和国与恐怖统治
32.普雷沃斯特-帕拉多尔归顺自由帝国
33. 《路灯》对 拿破仑三世的致命抨击

第三编 从普法战争到雨果逝世

34.可怕的年份:1870—1871
35.泰纳与勒南反思法兰西
36.路易丝·米歇尔成为传奇中人
37.新闻宣告自由!
38.左拉:不情愿的社会主义者
39.衰落的大环境
40.维克多·雨果:至高荣誉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米歇尔•维诺克(1937-)当今法国名列前茅的历史学家,以高产而作品又高质见称。曾长期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现已从该校荣退。

维诺克的成名作是1970年与人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75年,他在《<精神>杂志的政治史(1930—1950)》一书中对以《精神》杂志为阵地的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该书后来被视为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1997年,维诺克又出版了全面梳理与审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的新作《知识分子的世纪》。该书出版后颇为畅销,并很快就荣获该年度法国图书大奖——美第奇奖。

——摘自本书内页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在罗马能看到竞技场的废墟上沉思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在1853年

维克多·雨果最后的肖像

埃米尔·左拉

制作中的自由女神像

 

Michel Winock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而且大多数书页上都密密麻麻印满了字,很少空白,图片也只集中在最前面几张。所以它读起来比较费时。

18世纪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实践胜于理论的全民行动,所以国王、政治家、将军、公爵、暴徒等各色人物凸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以行动书写历史。而19世纪的法国则是另一番景象,大革命的意义在这时才真正体现。那些善于用脑的人终于可以开始为人们构筑新的精神世界。

经过大革命的曲曲折折,人们也许还没有获得真正充分的自由,但至少可以自由地讨论自由。前一个世纪追求自由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客观的参照,可以保证理论的指针不会在360度范围内乱转。

本书讲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其中很多都是文学家。可能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那些名人原来都是集中在19世纪的。其中雨果尤其突出,他在本书较前部分就已经出现,中间时而露脸,并且雨果之死就是这本书的结束。

当然,其他知识分子也多和雨果有类似之处。他们乐于介入政治——直到今天法国人的这个传统都没有改变,并且振振有辞,而有异于常人的个性又常常令他们惹人侧目。如果是活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背后还不知道会被挖出多少谈资。

总之,19世纪法国的热闹程度看起来并不亚于18世纪。但也有不同,人们手中的笔代替了刀枪。

附    录

Appendixes

译者序

 

     

Nov. 7, 2009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