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在时间中的足印: Eleni Karaindrou(二)

碎玉

 < BACK

时间。时间。时间。
  
  希腊女作曲家卡兰卓在这张1998年的唱片《永恒的一天》之前的作品,就是1995年的那张叫做《尤利西斯生命之旅》的唱片。如果说后者是关于空间,关于地理上无法逾越的千山万水,关于阻隔后遥遥相望却无能为力的悲伤,那么,前者一定是关于时间,关于那些可以经由传说和回忆而重现的过去,还有那些可以经由想象和希望而创造的未来吧。。。
 

 
  我总是很好奇,在三年前写出像《尤利西斯生命之旅》这样的连听者都难以忘怀的作品之后,卡兰卓如何才能够摆脱尤利西斯冰凉冷峻的目光,抛下雾中的迷惘和追寻,却创造出《永恒的一天》中那种无比温暖的包容的?也许只有时间才有这样的力量-----时间改变了容颜,治愈了创痛,让那些悲伤在遗忘中渐渐消磨,却又把残留在回忆中的往事改编得美轮美奂而又触手可及,到头来,连亲身经历过那些往事的人如我们自己,也开始迷惑,究竟是回忆欺骗了自己,还是时间愚弄了自己。。。
  
  这是一张适合在感觉寒冷之时聆听的唱片,某个在房间里越坐越凉的冬夜,某个冷气开得过于强烈的夏日,或者是某个失意彷徨而感觉生无可恋的瞬间。。。而这张唱片中的暖意,就仿佛一件微温的柔软外套轻轻盖落在皮肤上,令人恨不得自己一头埋进去,紧紧地被它连头裹住,让脸颊也贴住它,被那种温柔的触感所抚慰。
  
  有一年,曾经把这张唱片翻来覆去地听,听得天昏地暗,不知何年何夕,甚至用“两耳不闻窗外事”来描述都觉得不够妥帖。若是回忆起来,我记忆中的那一段时间,就仿佛是在时间的网页上,用 “Eternity and a day”这个关键字做了一次搜索,搜索的结果是密密麻麻满篇满页的纪录。
  
  其实我自己在几年前买下这张唱片的时候,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张为电影而写就的唱片。我只是无法抗拒那个封面上那种遥远而苍茫的灰蓝色,还有那一抹简简单单的浅黄色,从画面的下部往上一路斜斜蔓延开去,竟就变成令我魂牵梦萦的沙滩与海岸。至今我依然记得当时看到这张唱片时的感觉,一种久违和遥远的熟悉,仿佛心中有某种东西苏醒,一睁眼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时候,还没有找到像现在这样的和自己有类似喜好的朋友们,和我一起玩的那些,多半是一起念MBA的同学,一些年纪比我大,而且已经成长为小资的前愤青们。那时我们经常的话题是Lou Reed, Susan Vega, Cranberries, Bob Dylan, 汪峰, 许巍什么的。。。和他们在一起,我一般会按捺下自己对于古典音乐的喜爱,但唯有这个eternity and a day不行,言必提之,但凡有人愿意跟我讨论两句,简直就是感激涕零,几乎要把人家引为知己。
  
  我那时候听音乐的状态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是一种非常单纯的不注意技术细节的聆听,听后的感受也是感性而直接的,是一种孩童般的天真,或者说,蒙昧。那种状态下,我知道音乐很美,我会在音乐中落泪,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也不想去探究。如果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种状态,也许我会用“innocence”。对于那个时候自己对于音乐的不太成熟的理解,现在的我其实抱着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也许是羡慕、惭愧和鄙视交织吧。就好像成人有时候也会羡慕小孩的单纯快乐,其实有时候,现在的我也会很希望再回到从前,再去体验一下那种单纯的能够毫无理由地让自己落泪的巨大感动。
  
  时间的力量是让我们成长,遗忘,让我们明白得越来越多,让我们可以回答越来越多的、从前的自己向着天空问出的“Why”。然而就好像没有人可以再回到童年,我也再不能重温那已经消逝的innocence. 那么就让它成为记忆中的足印吧,我只希望,在现在和未来的时候,我还可以想起它,让它不至于被时间的灰尘所掩盖。。。我只希望,当自己前行,回首时再看那足印时,眼中的世界可以迷雾消散,变得清晰明澈。。。
  
  这两天又重听这张唱片,忽然明白,自己对于Yann Tiersen,尤其是他音乐中的手风琴声音的着迷,原来最早是始于这张唱片,因为里面很多音乐都用到了手风琴的演奏。比如唱片的第一首 “时间的声音”里面,手风琴总能把左手的旋律演奏得清瘦淡然,象是远处烟囱中升起的白烟,然后用右手的贝斯轻轻渲染,把那一缕白烟若有若无地铺散在空中。而那些余音竟然也不散去,反而渐渐融入弦乐的背景,不绝如缕。
  
  在唱片中的三首“永恒”主题以及变奏中也有手风琴。只是,那些关于“永恒“的主题太过深邃太过美丽,手风琴的音色已经无法独立支撑,它只能退入背景中,化作绕指柔,随着弦乐的旋律,飞舞得象是秋天风中满空的黄叶。然后无声无息地停下来,聆听管乐之间仿佛水波荡漾一般的应答。
  
  “消逝与永恒”是我最喜欢的一组曲子,被卡兰卓写成了四首主题与变奏。就好像我们总会特别依恋那些即将逝去的东西,总会特别珍惜昙花般短暂的绽放,卡兰卓写这首曲子的时候,一定也是倾注了无尽的温柔。她好像喜欢用巴松或者大提琴这些低音乐器来表现那个“消逝”主题,沉郁缓慢的旋律,让我想起安静的旷野,模糊的两岸,在穿越时间的河流上,船只在雾中漂流,没有终点,没有止境。那些感伤和迷惘,甚至会让我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
  
  唱片中最好听的一定是第十五首,每次听到这首我都有把唱机暂停的想法,真希望那一按可以让时间静止,哪怕是短短的一刻。小提琴、大提琴与长笛的三重奏优美绝伦如同沙漠中旅人渴望的清泉;却极为短暂且渐行渐远,而“永恒”主题却悄悄淡入,取而代之。。。。。。什么东西能敌得过永恒?任它如何美妙的东西,终也只能无可避免地化为尘土吧。

转自 天涯虚拟社区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