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再次飞向太空

孟刚

< BACK

Сопярис,英文Solaris,中译《飞向太空》或《索拉里斯》。《飞向太空》原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为波兰作家史坦尼斯劳·列姆Stanislaw Lam)。1972年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小说基础上拍摄了这部电影《飞向太空》。2002年美国导演斯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拍摄了《飞向太空》的英文版,同样的英文名称,中文似乎被译作《索拉里斯星球》。

无庸讳言,我之所以会去看美国人的这部《索拉里斯星球》完全是因为它是塔可夫斯基作品的翻拍版本。很多资料都会说塔可夫斯基的那部电影属于科幻电影,本质上没错,但它又显然不是那种典型的科幻电影。与塔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一样,它依然充满哲理与思辩。正如塔可夫斯基本人所言,“对科幻小说的喜爱并不足以让你去喜欢这部电影”。

在美国导演中,索德伯格有些另类,因为他是从独立制作起家的,《性、谎言、录像带》是其成名作。后来还拍过Out Of SightTraffic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也许他的风格本来就和《飞向太空》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既然他是美国人,我们就理所当然地预计他的改编会增加一些娱乐成份,把原先的一些晦涩内容以易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索德伯格去理解塔可夫斯基。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索德伯格的《索拉里斯星球》说它是改编,毋宁说是节选。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长度为165分钟,索德伯格的《索拉里斯星球》长度为99分钟,后者恰好是前者的60%。《飞向太空》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自然风光,克里斯在太空旅行前听同事对奇异情况的叙述也描述得细致入微,结尾他回到父亲面前长跪不起,这些在新版本中都做了删节,留下的是中间一段,主要是在太空舱内的情节。这就使得影片场景的变化显得过于单调。而《索拉里斯星球》中重点表现的克里斯和死而复生的妻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在习惯好莱坞模式的观众眼里,又极易被误读——塔可夫斯基的原作显然不是爱情题材。如此看来,《索拉里斯星球》不仅是对《飞向太空》的情节的节选,也是对它的内涵的节选。

《索拉里斯星球》的第一个镜头令我感叹,不是因为这个镜头有多特别,而是因为从这个角度看,主角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和原主角多纳塔斯·巴纽尼斯(Donatas Banionis如此相象。接下来我们听到了“上网”一类的新名词,毕竟是21世纪的科幻。而人物生活的环境也是当代的城市环境,使我们觉得克里斯就是目前仍然在职的宇航员。这一点和观看《飞向太空》时不同,但如是在1970年代看的话,也许感觉类似。

说到这里,影片的故事情节还没讲清楚。大致如下:在一个围绕“索拉里斯”星球(注意英文包含有太阳的词根)运转的空间站里,科学家突然都出现了行为异常,有人神秘地死去了,幸存者心有余悸又含糊不清地描述着现状。宇航员兼心理学家克里斯被派往空间站探个究竟,很快他发现“索拉里斯”不仅仅是一个星球,而且是一个具有智慧的实体。更奇怪的是,他在这里居然遇到了10年前就已自杀的妻子,当然后来他才知道她是由微中子构成的实体,逐之不去又不断复生。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晦涩,同样地缺乏动作性,但它们的推广却会带上时代特色。比如国内的DVD在简介部分就有明显不同,摘录如下:

1.塔可夫斯基的原作,双DVD,封面上写着“俄罗斯经典巨作《索利亚里斯》”

“影片取材于波兰作家斯坦历斯拉夫的科幻小说。影片涉及宇宙、地球、人、人性、生命、死亡和对未来的责任。索拉里斯是颗行星,在那地球人对地球上的家和死去亲人的回忆,可以成为现实。这个神秘的星球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索拉里斯是个巨大的有生命的大脑。影片主人公们企图解开这个谜,却都失败告终,同时,奇怪的事不断在太空站发生......”

2.索德伯格的新版本,英文标题下面写着一个副标题:TRUE LOVE IS FOREVER(真爱永远)

“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为了新作Solaris赶搭奥斯卡的‘尾班车’,获得金奖提名在片中首次作全裸演出。

本片的故事情节有点类似《异煞》(EVENT HORIZON),饰演心理学家的乔治在前往索拉里斯星球的太空船途中,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似乎逐渐侵入了队员的思想,恐惧在迷漫,人性在挣扎,站内人员纷纷神秘死亡,事件与外星人偷袭地球有关。谁也不知最后将会是什么结局。”

TRUE LOVE IS FOREVER令人倒足了胃口,不仅将索德伯格的作品庸俗化了,更致命的是有意对影片观赏进行了误导。这就是美国片商的水平,近乎无聊。

转载请注明出处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