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只能是电影

 >1970<+itself :: Pure films   

::::::::::::::::::::::::::::::::::::::::::::::::::::::::::::::::::::::::::::::::::::::::::::::::::::::::::::::::::::::::::

阶级关系:公约数的困境

只抓住6个

< BACK

1. 基本资料

电影改编自卡夫卡的小说《美国》。

我对它的感觉,和IMDB网站User Comments里的第一句评论非常接近:It is the greatest book to film adaptation I have ever seen. 我没读过《美国》,不过卡夫卡的《城堡》之类还是有印象的。这部由极少主义导演执导的电影,显然不算好看,出场人物不多,而且全都面无表情。没有哭,没有笑,欢乐和愤怒也被压制,疏远、孤立的感觉弥漫在房间里和草地上。《阶级关系》把卡夫卡小说的神韵表达得很到位,可以算是最卡夫卡式的电影了。

依我个人对卡夫卡有限的了解,我认为他作品的首要元素就是“困境”。主人公总是身处困境中,并且又总是无法找到出路。
通俗地看,年轻人对环境的不适应是卡夫卡表述的重点。也可以说,他一直关注的是人与制度的不合。这在电影《阶级关系》里表现得尤为典型。

2. Karl的遭遇

年轻人Karl Rossmann本来生活在欧洲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一些变故父母将他送往美国。尽管看上去有些不情愿,但Karl对这个欧洲人眼中的新世界也并非完全没有憧憬,至少他是怀着些许梦想而来。不过,因为他是卡夫卡笔下的人物,所以必须面对困境。

其实他还没下船困境就已经开始——伞和行李找不到了,他却因此有机会和锅炉工(对他来说是另一个阶级,或说另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暂称为S1)长谈,了解了对方所受的不公待遇。而在挺身打抱不平时,他找到了另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暂称为S2)的入口——一个当参议员的舅舅。众所周知,权力阶层的系统准入门槛比较高,这时血缘关系常常是条捷径,Karl糊里糊涂地进入了这个系统。
Karl因此得到了一些便利,甚至在还没认识任何其他人之前,先开始和一个女孩眉来眼去了。但Karl有自己的目标。也许是不欣赏这个系统的规则,他依然想独自前行,开拓自己的新世界。

Karl的独立生活看上去颇为不易。欧洲人的传统阶级结构影响着他,具体地说就是那个系统(暂称为S3)没有教给他怎样用自己的双手谋生。他认识了两个打工仔(其实他自己也是),本来以为可以顺利地接近劳工阶层,进入这个系统(S1)。但打工仔的一些令他不快的陋习却让Karl最后还是离开了他们。

在宾馆里当电梯先生已经是不错的职业了,对于Karl来说。电影里,那个宾馆空无一人,似乎从来没人用电梯。Karl和老板娘、女佣关系都还不错,有时那个女孩还来跟他聊天。Karl觉得现在身处的这个系统(S4)规矩较少,容易适应,只要脑子里装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行。殊不知,规则只有在被违反的时候才现身。Karl原来认识的一个打工仔突然醉醺醺地出现在宾馆里。看他难以支撑,Karl将他带进自己的房间。但显然,系统S4对于系统S1的元素是封闭的,它不允许这个异类出现在自己的领域内——Karl不明白这道理。于是,系统S4的规则就现身了。宾馆的管理者变得非常蛮横,Karl感到愤怒。

一气之下Karl离开宾馆,回到打工仔身边。毕竟,系统S1的规则对他的限制最少,甚至每个人都过于自在而有被他人侵犯之虞。这个系统常常被权力阶层,即系统S2视为不安定因素,所以Karl被警察追赶就不算奇怪了。

前面说过,卡夫卡总是在表现人与制度的不合。接触了多个阶层、多个系统,了解了各种千差万别的制度以后,Karl充分体会到人与制度的冲突,不断产生的困惑使他放弃了理想。

3. Karl与公约数

Karl无法跳出自身审视他的困境。

事实上,这个困境的根源就在于他同时身处几个系统中。要靠双手吃饭就得进入劳工阶层(系统S1),但他与权力阶层(系统S2)又有血缘关系,再加上不愿放弃的欧洲传统(系统S3),使得他必须同时适应完全不同的几套规则。

其中,系统规则最少、对个体约束最弱的是系统S1,它的开放性决定了Karl很容易就能进入它,并且在被其他系统拒绝后向它回归。高度的开放性也意味着系统准入门槛很低,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加入,其结果就是系统元素鱼龙混杂。而Karl显然还不能适应与各色人打交道的生活,因为在欧洲时他所身处的系统S3是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的,系统中的个体也就理所当然地趋同。

权力阶层(系统S2)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并不向普通人开放。如前所述,有时血缘关系是进入系统的捷径,因为它将准入门槛完全忽略了。但这又是一个不合理和滋生不公的方法,因为它破坏了维持系统健康运行的规则。Karl没有过多依赖这个系统,他也许知道凭借血缘关系还不足以让自己真正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个体。影片开头Karl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他的正直,所以通过不公的方法进入系统S2可能无法给他带来欣喜,选择若即若离是很自然的。不过,卡夫卡的这部小说并没有写完,因此Karl今后的变化我们无法获知。但显然,系统S2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是最大的变数,说不准哪一天他就会利用一下。

不知道Karl身处的这三个系统是否可以通约。它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建立在不同的规则基础上,向不同的人群开放。如果它们不能通约,那么Karl的困境就必然继续下去,除非他脱离其中的一两个;如果能够通约,Karl要结束困境就必须成为它们的公约数。

Karl又去找工作了,麻烦谁去告诉他,成为公约数是唯一的出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menggang.com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