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与想象力的好处

Liar

 < BACK

    我无法抛却自己对文字的体验来观察这部描述同性恋或者说至少在影象的表层叙述同性恋的电影。

之所以说无法抛却对文字的体验,并不是说我喜好文字多于喜好影象,而是在从文字到影象的转化中,一些信息被扭曲,但是这并非影片本身的扭曲,而是当这些形象传达到你的大脑中再被转化成你熟悉或者爱好的语词甚至是根据这些形象得出的语词的描述,剧本或者电影的本意都已经离你十万八千里甚至背道而驰。

就好象一块石头砸向你大脑中语言之湖的波心,也许你真的投中了波心,但是你绝对不知道这石头引起的涟漪会泛向何处,会从湖水的深处激起怎样的浪花。

比如这部电影中的阿兰,我实在忍受不了这个演员的造型和他的表演,因为他的造型和表演到了我的脑子里会牵扯出几个字眼:恶心,造作,肉麻――这是电影的本意?或者说导演张元选了这么一个演员来演这个角色的本意是让我觉得不舒服或者改变一些观众本来对于同性恋十分支持的态度或者是为了加深一些观众对于同性恋的误解?我相信不是,我相信张元有他自己的考虑。然而没有办法的是,到了我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它就变成了特别让我不舒服的体验。一些朋友说,这部电影中阿兰的眼神是那么的无邪――对不起,我真的很想呕吐,我感到十分抱歉,因为我真的是想呕吐,我不但看不出无邪,相反却觉得很淫荡(淫荡这个词在我的当下的字典里属于贬义)。

由此我想到影象和文字之间,仿佛极少有重合的时候,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是我21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中文小说,不因为别的,因为他的文字充满了穿越时光的想象力,我永远记得他在描述王二和他的医生恋人在山坡上作爱的那段,那时是清晨,周围有白茫茫的薄雾,他们在挂着露水的草地上作爱,一只水牛就在不远处看着他们――这样的情景能不能变成画面?――我难以想象,当这样能给人带来奇妙想象的文字,这样给人以极大丰富的想象空间的文字一旦转化成影象,将会损失多少在文字中源源不绝的会在瞬间万变的信息,将会损失多少只有在文字里才能提取的美感?

很早以前翻过王小波的〈似水柔情〉,也就是电影〈东宫西宫〉的文学本,虽然看的不太认真,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和东宫西宫十分的背离。电影中阴冷而潮湿的气氛让我无法对张元产生好的印象――并且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一些人将会产生对同性恋的误解,因为张元采用将人物的环境进封闭处理的手法和对虐恋产生过程的不遗余力的深入展示使观众同样无法对同性恋产生好感。由影象我又想到王小波的文字,如果这是在文字中,即便是相同的情景,我们至少可以动用自己的想象甚至是基于爱情层面的同情去猜想或者揣测双方的想法和动机,但是在一个影象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塞满,因为它带来的信息是直截了当的,带有真实的不容置疑。张元的整部电影节奏缓慢,长镜头常常让人感觉到不可抵御的压抑---完全没有王小波文字里破纸而出的情感与飞扬的想象。

基于这种考虑,我对张元有一些不满,因为他的个人化,试图用内敛的方式将这个过程一点点的翻出感觉――如果他处理的是一般的题材,那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描述一个在目前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的道德观接受的群体时,我总希望能多少考虑到电影的社会效应,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把那些大多数人还没有了解的事情极端化,艺术化,而是更多的可以让这个群体得到承认和理解(美国的就是一部宣扬同性恋和异性恋同样健康的影片),让大家知道,同性恋一样是一种健康而且自足的爱情方式。

转自 卓越网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