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流浪的艺人,不定的生活,不凡的经历,十载风风雨雨,为了自由的季节......
贾樟柯的《站台》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再获殊荣。
贾樟柯,70年出生在山西汾阳一个偏远的小镇。18岁就读太原艺术学院学习油画。1991年尝试写作,完成处女作《The
Sun Hung on the Crotch》(树上的艳阳)。两年后,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电影理论。1999年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制作团体—青年实验电影基地。导演了两部电视片。其中,《Xiao
Shan Going Home》(小山回家)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和电视片奖金奖。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在柏林、釜山、旧金山和布鲁塞尔电影节上均获殊荣。
《站台》仿佛是是80年代中国的一首摇滚,贾樟柯说:“它象征期待的歌声,我用它作片名,就是怀有一种希望。站台是开始也是结束。我们总在盼望,在探寻。通常是在上路的时候。”
他还说:“开始的想法是拍自己那些成长的岁月,我的很多经历都在这部电影里面了。”
《站台》反映了1979年-1990年的中国。贾樟柯说:“这是我成人的十年。也是中国发生剧变的十年。”1979年的中国还处在“毛泽东思想”的桎梏之下,电影的开始便是“登上列车去韶山”的文艺表演,“我姐姐已经练了很多遍,她在一个文工团当小提琴手,但那时候她却喜欢收听‘敌台’(台湾的广播),我父亲很害怕,邻居把她告发了。但事情变的真快,一夜之间人们知道了佛罗伊德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而在这之前我们只知道毛泽东思想。”
现在的中国经济环境更加宽松,文化和娱乐有更多的选择。但是,贾樟柯感觉新的各种文化的涌入也有负面影响,他说:“亚文化摧毁了精神的牢狱,同时颠覆了道德规范。我试图用电影表现其二元性”。比起《小武》,《站台》制作规模更大,周期更长,剧本更是反复修改。
本片演员或非职业或贾自己的朋友,但正是富有亲合力的演员和剧本才使本片一枝独秀。贾樟柯说:“每当我走在陕西狭长、曲曲弯弯的街道上,我就告诉自己,要把电影做的产业化,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体制,而不是被人利用或随意更改我们的理想。”言语间,融合了深切的理想和浓浓的怀乡之情。
转自 北大青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