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随想

过眼云烟82

< BACK

   11月24日。北大首映贾樟柯的《站台》。场面火暴。很多人都挤在过道上,还有的干脆就做在地上。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很有纪律的把电影看完。可以说是看出了水平,看出了素质,看出了来自四面八方学校的素质。这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归功与导演的号召力。
    《站台》是导演的呕心力作。他之前的所有影片《小山回家》也好,《小武》也好似乎都是这部影片的实践作业。是他这部处女作“平民史诗“之前的处女作。他说,完成了《站台》,心中的一块石头就下来了,现在可以同时写3个剧本了。
    一部比想象中精彩的片子,没原来设想的那么郁闷。从放映厅里不时的笑声可以看出,观众对它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
    片名来自于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站台》。它的前奏我似乎没什么印象“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但后面的”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是可以和“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有的一拼的。和第五代导演的“文革情结”一样,被归类为“第六代”的贾樟柯(他对怎样划分并不在意,就暂且这样吧)有的是对80年代,改革开放的10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动和对个人的强烈的影响的深深思考。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活法,每代人有每代人不同的幸福和痛苦。贾樟柯似乎并不认同张艺谋陈凯歌所经历的上山下山就叫同痛苦,在他看来,经历了改革开放的10年,人也是可以成长很多的。那毕竟是翻天覆地的0年,从一个体制转向另一个体制,按历史上的说法,这样的转变必定是要有牺牲的,是要流血的。而那些流血牺牲的就是《站台》里的那一代人。他们也是有理想的,也曾坚持过一段,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是一个从起点还回到起点的故事,只是起点还是一样的起点,只是都已物是人非了。
    贾在他的一篇散文里说到了关于理想的看法。他认为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加伟大。因为放弃理想的人明明知道放弃的后果但还是毅然选择了放弃,这本身就是大无畏的牺牲,他们要承受的不仅有放弃理想的种种原因,还有被放弃的理想每时每刻煎熬的痛苦。所以他们的同龄人是垮掉的一代。
    《站台》讲述了2对文工团里的男女,尹瑞娟和崔明亮,钟萍和张军自由恋爱。小日子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直到有一天,广播里放了,我们要改革开放,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热血沸腾的青年们积极响应号召,承包了文工团,开始了他们的四处的走穴。其中明智的娟退了出来。在演出途中,钟萍和张军的爱情也走向了终点。在外折腾了一段时间,男男女女还是回到了小县城,继续着他们一成不变的生活。
    故事很明显得有着贾的生活经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县城,有着他童年少年时的所有记忆。也许他拍片只是要把他的记忆电影化,用他自己所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电影是给很私人的东西,导演其实也是最自私的,他只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任何人任何评论都不能左右他什么。我不好说自己是不是很喜欢《站台》,故事发生的时代和背景都离我太远了,比较起这个,蒌叶的《苏州河》似乎更贴近一点。但我还是很有兴趣的跑了很远坐了很长时间的汽车把这片子很认真的看完了。这都是因为喜欢贾的那句话:“我们正经历一场劫难。并不能讲年轻的一代就比年长的一代幸福。谁都知道,幸福这种东西并不随物质一起与日俱增。我不认为守在电视边、被父母锁在屋里的孩子比阳光下挥汗收麦的知青幸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恼,没什么高低之分。对待“苦难”也需要有平等精神。“也许第六代是在呐喊中长大,一如张元在《北京杂种》里的愤怒;蒌叶在《苏州河》里的追寻;章明在《巫山云雨》中的迷茫;管虎在《头发乱了》里面的混沌。
    而在贾樟柯的《站台》中,则是一代人的理想破灭,绕了世界一圈,发现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于是还是在老地方安稳过日子好。片中有很多表现80年代的影象。要想在2个半小时内把那10年中发生的大事都清楚的表现出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贾的剪辑有些拼凑且跨度较大,而且没有节制。可能是心太急的缘故。在不长的影片中我们听到了广播中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听到《美酒加咖啡》,听到张帝的流行,听到《路灯下的小姑娘》,听到《渴望》了的台词;我们还看到年轻人围在一起评价喇叭裤好看不好看,烫发画眉有没有让女人变美,看到二勇由短发小子变成了长发披肩的摇滚青年,看到演出由声情并茂的《风流颂》变为了叉腰扭屁股的火辣双人舞。我们看到了整个时代的变迁,看到了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看到了他们的激情转变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他们所期待的到最后演变为了失望。对这样的故事我作为局外人没什么贴近心灵的感觉。只是挺着迷于他的很多连在一起的很有意思的长镜头。女的过去,男的过来,然后再过去,然后再过来,这也算是在原地打转吧。还有那有点模糊的影象和始终没有间断的背景声响。《小武》中我最喜欢它里面的声音。而《站台》中的从头到尾的歌曲广播台词都是那么自然贴切,拉近观众和那个年代的距离。只是偶尔的几声也许从艺术表达上的需要的低沉的中提琴声,让我有点做作的感觉,这儿的间离效果是必须的吗?
    片中有个镜头很值得一提,有同学说是很做作的一笔,在我看来非常的感性。一个即将签约的煤炭工人拜托旁边的识字的人给读读规章制度,于是我们就听到了“生死在天,富贵由人。。。”突然间,就有种生命真是很不值钱的感觉。当我们在校园里大谈生命的价值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青春的时候,还有的人为了吃一口饭不得不去出卖自己的生命。想到这,就觉得开足暖气的放映厅里还是很冰冷的。
    第六代拍出了表达他们内心感情的片,那我们又来拍什么呢?
    这也许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又是谁呢?(引自贾的话)

转自 银海网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