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一书认为欧洲一体化得益于冷战

孔寒冰

 < BACK

对上世纪4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冷战,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的消极性,如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许多动荡不安的地区性“热点”,用有色眼镜观察别人的思维方式等等。无疑,这些都是存在的。但也有不同的观点,在《欧洲的未来》一书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卡莱欧教授就认为: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冷战。

重新思考欧洲未来的重要著作

《欧洲的未来》一出版,就在欧美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不仅因为此书的作者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的精通思想史、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史的欧洲问题专家,更因为本书所论及的处于国际事务变迁中的欧洲的走势非常引人关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日益深化的一体化进程、北约与欧盟东扩以及“9·11”以来大国关系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这一系列事件无不凸现出欧洲的突出地位。正因如此,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霍夫曼在评论中说:“卡莱欧教授的著作把众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整合成一部交响乐作品。”另一位学者布鲁斯特·丹尼也认为:“戴维·卡莱欧著作的着眼点和视野有别于大多数人的作品,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部纵览历史的恢弘巨片。”

冷战使西欧国家更关注自身的平衡发展

卡莱欧将冷战之前(1947年之前)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将冷战之后(1991年之后)的欧洲称为新欧洲。冷战时期横亘在新旧欧洲之间,卡莱欧认为,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得益于冷战。

冷战的特征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两个阵营采取除直接动用武力之外的一切形式的对抗。在这种对抗中,西方国家时时刻刻都面对着对立阵营发出的批评,因此总有一种“必然灭亡”的危机感。但是,它们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批评当作一种敌意宣传,而是以此来警示自己,想方设法避免它们成为现实。于是,这些批评成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良药。

在实践上,西欧国家一方面通过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经济生活的福利化来缓和、弱化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逐渐确立了社会运行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西欧国家将社会主义运行机制作为自己的参照系,吸取诸如经济的计划性和国家适当干预等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其结果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均衡发展、国力日强。所以,卡莱欧认为:苏联的存在帮助了西欧民族国家及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在当今世界,谁都没有资格说马克思主义可以进历史博物馆。

冷战加强了西欧国家的团结合作

欧洲既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近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地。然而,由于语种、宗教和民族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欧洲也是矛盾最复杂的地区。如果将欧洲比作一个漩涡的话,处于中心位置的便是法国、德国、英国和俄罗斯,其他国家大体上可以算作它们的外围。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主要是在它们中间展开的。

欧洲列强也都想到了欧洲的统一,但所依据的政治理念不同、所采取的做法各异。英国奉行的是以自己为中心、欧洲大陆各强国互相制约的大西洋主义;德国想要的是建立在它对其他国家征服之上的欧洲联合;法国主张的欧洲联合则以各国均势为前提;而俄罗斯倡导的是形成一个欧亚集团。虽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但自从俄国1917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它们都将其视为共同的敌人。

冷战开始后,欧洲的东西分别受控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东欧被苏联严密地控制起来,西欧却在与东方阵营的对抗中,在美国的庇护下逐渐地走向联合。军事上,1948年1月,英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签署了为期50年的《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这个条约与同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范登堡议案》成为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的基础;经济上,法国、西德、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先于1951年4月成立了欧洲煤钢联盟,后于1957年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就此,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诞生。以后,欧共体不断扩大,英国、丹麦、爱尔兰于1972年、希腊于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于1986年也加入进来。就在苏联解体的时候,经过谈判,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对此,卡莱欧认为:“除了对战后欧洲经济上的成功所做出的贡献之外,冷战还为西欧建立自己的区域性体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

由于冷战,一个矛盾和分裂的旧欧洲变成了和谐与统一的新欧洲。冷战结束之后,欧洲更有了加强一体化的基础。1979年开始启动的欧共体共同货币计划到2002年已成现实,北约和欧盟都在扩大,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也于2002年成立。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建立一个能够保持和发展各民族国家多元体系的“邦联”成为可能。走向逐步一体化的欧洲将与处于调整之中的俄罗斯、“不可能永远称霸的”美国一起,形成一个多极世界。这就是卡莱欧重新思考的欧洲的未来。

《环球时报》〔20030811〕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