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关怀我们自己
序摘 张毅 高孝先
<
BACK
十多年前,《动物庄园》始在国内译为中文并出版的时候,寂寂无声之中得到的反应,是认真而热烈的。那时,一本这样的小书所得到的每一个回响,千真万确是发自读者生命最深处的叹息。
原作的成书时代,正是中国处于抗战后期的最水深火热处。然而,书中的那个轰轰烈烈之后骤然失落的故事,却不难令我们自已读后触景生惰,感怀身世。我们生在飘扬的红旗下,长在激昂的歌声中,缅怀的是热血沸腾的历史,憧憬的是斗志昂扬的未来。如果不是后来改革开放令我们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我们一定还会继续呼喊“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压迫的人类”。
过去的壮怀激烈当然不是罪过。出大力,流大汗,身处汹涌波涛亦不觉险,心无二念,无非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只是历史自己也累了,才有了后来国人改革开放的新长征。眨眼二十余年,我们似乎已告别了那个群情激昂的时代。
正因此,今天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同胞,怕也难以理解何以这本小书会令上一代的人读后有捶胸顿足之感。最好就永远不要明白吧,这肯定也是民族之幸运。中华民族在屡屡的苦难中终于有了喘息的时机,自“文革”结束以来,中国社会没有战争,没有饥荒,幸莫大焉!
令人困惑的是,中国人的品性,在这20年中,并未得到充分的积养。我们不再受意识形态的桎梏,却甘愿作金钱物质的奴隶;不必畏惧洋人了,却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谦让和礼貌。我们甚至越来越少同情同群同族中的弱小。雄心在取代理想,思考正变成算计,利益似乎高于一切。此时此刻,我们是否应该静一静,听一听自己心底的呼声?
这个时候,重读《动物庄园》似乎有一个特别的益处:对于历史的厌倦已经有许久了,特别是对那个激荡的过去。然而,我们虽然不承认,但也无法否认的是,那个过去却一直塑造着我们自己的成长,就像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如果我们从不认真检讨,认识自己,整理自已,纵然一日我们离家出走,也永远都会带着这个家庭的烙印。了解那个过去对我们的影响,奥威尔的这本小书可提供很多的启发。
至少,我们国人百年来的命运,一直受诸多外在压迫的纠缠,而无法安息在各自心灵的家园。苦苦的奋斗,始终为了民族的救亡,政治的解放,经济的富强。为此伟大目标,我们甘愿让自已的智慧放弃关心个体生命的价值。积习之深,连我们这一个拥有老庄的民族竟也开始相信:和平就是安宁,拥有才是丰富。特别是在这十年,改革开放带给国人更大的自由,我们的自我放逐,也似乎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奥威尔的作品,一直都是因内里溯及外面的。他对内里世界的关怀,才是他关注这个世界、特别是政治的世界的真正原因。我们既已阔别了奥威尔所述的世界,就更应珍视今天的自由,关怀自己的内里,不然的话,我们自己剥夺或出卖自已就过于残酷了。
我们的生息,是为了那个内里的丰实,那是生命。有了生命我们才得以生息。仅仅为了生息,也当小心培育生命的盼望。奥威尔的作品也清楚地揭示外在世界对内里的压迫和彻底的影响。正像诗人顾城在他的诗中绝唱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同样,光明属于内在的,在外面的世界忙忙碌碌,我们终会无可奈何的。奥威尔的确是理想主义者,当《动物庄园》的最后的结尾令几乎所有读者神伤时,他说,他自己却未放弃希望,因为只要有生息,就会有生命的希望。
反观我们自己,看今天和未来,当然没理由失望。上帝从未遗弃我们,只是透过奥威尔的故事,更懂得珍惜,为了自己的生息,为了自己。
《动物庄园》以隐喻的形式写革命的发生以及革命的背叛,自然还有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统治者需要迫使猪与人结成同盟,建立起独裁专制;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明眼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神话的一种寓言式解构。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