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bk-60s.gif (3968 bytes)

 

简  介

  60年代是20世纪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法国的学生运动、美国的嬉皮士和反传统运动,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历史意义?《六十年代》收集了当时一些参与者的文章,从不同视角描述了当时的一些活动和事后的认识,并根据今天的认识做了必要的理论阐述。

 

内  容 (点击下载)

60年代断代

新左派何时是新的

法国的毛主义

摇滚与记忆中的政治

80年代发生的60年代运动

60年代札记

新左派:旧美国

那些垮掉的一代

文本之外

备忘录:旧瓶中的新酒

一份不完全的年表

 

 

作者:王逢振主编
出版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开本:32开
ISBN书号:7-80563-765-2-I·072
定价:14元

名家点评

  60年代的魔力
    作者:布丁

  前一阵子,北京上演话剧《切·格瓦拉》,这个最具商业味道的革命者形象引起的动静不小,演出组织者似乎也想把“格瓦拉”炒热,他们在5月8日(美国人在一年前的这一天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这一天向美国大使发出了邀请,请他们来看戏。此前,古巴大使看过现场表演,还发表了一段演说。 格瓦拉那幅著名的肖像是60年代法国学生运动中的一个标志,而68年“五月”学生运动的诸多照片也成了今日的纪念品。

    两年前,大导演陈凯歌雇佣了一个年轻编剧为他写剧本,要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写文革、写60年代,说这样可以用新鲜的目光去观察旧事物。编剧找资料,结果发现关于60年代法国学生运动几乎没有什么中文或译成中文的书籍。 是呀,关于60年代,似乎只是一片模糊--中国有红卫兵,外国有大麻、性、嬉皮士、反战,至于真正好看的故事却少而又少。 也许,《伊甸园之门》算是一个,这本书讲的是60年代美国文化,讲鲍勃·迪伦,讲金斯堡,讲“人们有权在此时此地要求幸福”。 2000年1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1版第1次印刷的《60年代》一书在北京面世,这是该社“先锋译丛”的第3本书。 “今日先锋”本是三联书店的一套丛刊,编着编着就越来越窄,成了一小部分先锋艺术家的阵地,后来转让给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该社以3种“先锋译丛”造出声势,第1种是关于摇滚乐的,第二种涉及同性恋,第3种就是这本《60年代》。 编者在前言中说:“60年代是20世纪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法国的学生运动、美国的嬉皮士和反传统运动,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历史意义?《六十年代》收集了当时一些参与者的文章,从不同视角描述了当时的一些活动和事后的认识。” 这本书中的题目是吸引人的,比如“新左派何时是新的”、“法国的毛主义”、“摇滚和记忆中的政治”等等,然而,这些文章的毛病是“太文化了”,我们本来就缺少对60年代文化事件来龙去脉的了解,又怎么去理会那些作者的分析与思辩呢? 我希望有一本书能是这样的,它从1959年古巴革命开始写,写到1962年的甲壳虫乐队,1963年的马丁·路德·金,写到1965年的越战,写到1968年的巴黎,写到1969年登月为止。这个工作量可能太大了,但肯定会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现当代史。

转自《藏经阁》 http://www.chinaaround.com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