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多元的宇宙

A Pluralistic Universe

作者:[美]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吴棠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2431-0

开本:850×1168mm 1/32

237页

19993月第一版

 

 < BACK

我们容忍无政府主义的和革命的言论才是减少这些危险的唯一办法。

人类心智最普通的恶习是把一些事情都看成非是即否,非黑即白的倾向,以及不能仔细辨别两个极端之间的许多细微的差别。

内容简介

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本书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哲学著作,来源于詹姆斯1908年至1909年间在牛津大学所作的一系列演讲,包含了他最早表达的一些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想。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根据其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性地回顾了从柏拉图到康德的经典哲学家的公认观点,对一元论唯心主义世界观作了透辟的分析,尤其是对黑格尔、费希纳、柏格森等人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系统阐述了其多元论的宇宙观。

——转自豆瓣网

About William James

Born: Jan 11, 1842

Died: Aug 26, 1910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psychologist. He was a founder of the psychological movement of functionalism and the first educator to offer a psychology course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士(1842.1.11-1910.8.26)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是实用主义心理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个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育家。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s

目 录 Contents

第一讲 哲学思维的类型

我们的时代又逐渐成为理性的时代了(1)——1800年以来论调的改变(1)——给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下定义(3)——哲学思维的过程:哲学家们选择世界的某一部分来解释整体(4)——他们力图使这个世界看起来不太奇异(5)——他们的气质差异(6)——他们的体系必定都是推论出来的(7)——他们有过分专门性的趋势(8)——德国过分强调专门性(9)——见解的类型是哲学家的唯一重要条件(11)——原始思想(11)——唯灵论和唯物论:唯灵论有两个类型(13)——有神论和泛神论(13)——有神论使人和上帝相对,而把人放在界外(14)——泛神论视人和上帝同一(16)——当前的趋势是倾向于泛神论(17)——人和宇宙应有本质关系:我们这种要求的合法性(18)——多元论对一元论:描述世界的“个体形式”和“总体形式”(19)——引用杰克斯教授的话(20)——绝对唯心论的特点(20)——绝对所不能分享的有限意识之诸多特点(21)——有限事物仍在绝对实在之外(22)。

第二讲 一元唯心论

扼要重述(24)——彻底多元论是这些演讲的论题  (24)——大多数哲学家指责彻底多元论(25)——布拉德莱的绝对和我们格格不入(26)——斯宾诺莎和“本身”(26)——同情绝对的难处(26)——唯心论者企图解释绝对(28)——引用琼斯教授的话(29)——绝对论者驳斥多元论(31)——我们对于陆宰分析相互作用的内容来证明一元论的批评(31)——给恶性的理智主义下定义(34)——罗伊斯的另一种提法:事物或是完全分裂,或是绝对统一(34)——布拉德莱的论关系有论证上的困难(39)——绝对作为理性化的补救办法之无效(40)——理性主义者飞向极端的趋势(42)——“外在”关系的问题(45)——过渡到黑格尔(46)。

第三讲 黑格尔和他的方法

黑格尔的影响(47)——他的见解的类型是印象主义的(48)——实在里的“辩证”成分(48)——多元论包含事物中可能的冲突(50)——黑格尔借概念的相互矛盾性解释冲突(50)——对他企图超越通常逻辑的批评(51)——事物之“辩证”性格的例子(52)——理性主义的理想:用双重否定以获得自我保障的命题(56)——这种概念的崇高性质(58)——对黑格尔所述内容的批评:它含有恶性的理智主义(58)——黑格尔有所见而无所推理(59)——“绝对”和“上帝”是两个不同的观念(61)——绝对在授予心理平和上的效用(63)——但是,这种效用却被它引进哲学里的特殊悖论所抵消(64)——莱布尼茨和陆宰论在有限之创生中所含有的“沦落”(66)——周其姆论真理沦落为错误(67)——绝对论者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68)——多元论者的结论(70)。

第四讲 关于费希纳

超人类意识不必含蕴一个绝对精神(73)——当前绝对论的单薄性(74)——费希纳的经验主义泛神论的调子和理性主义泛神论的调子相对比(79)——费希纳的生平(80)——他的见解,“黎明观”(82)——他用类比来推理的方式(83)——整个宇宙生气盎然(84)——他的一元论的程式不是主要的(84)——地球灵魂(85)——地球灵魂和我们的灵魂相异之处(88)——作为天使的地球(90)——植物灵魂(91)——费希纳所用的逻辑(92)——他的不朽论(93)——他的想象力的“厚实性”(94)——通常先验的泛神论不及他的见解(95)。

第五讲 意识的复合

心理状态可以自己复合的假定(98)——自然主义的心理学、先验唯心论和费希纳都主张这种假定(100)——本书作者在前一本书里对于这种假定的批评(102)——所谓的物理合并不能援引为与此类似(105)——可是,我们必须假定宇宙所有部分之间的合并(107)——反对这种假定的逻辑论点(108)——理性主义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使得我们陷入死胡同(113)——必须和理智主义彻底决裂(115)——过渡到柏格森的哲学(117)——概念的滥用(120)。

第六讲 柏格森和他对理智主义的批判

柏格森教授的心理特点(122)——阿基里斯和乌龟(123)——不是诡辩(124)——如果我们用静态概念来处理运动,我们就使运动不可理解(126)——可是,概念处理有极大的实际用途(127)——传统的理性主义提供一个实质上是静态的宇宙(129)——理智主义观点的不可忍受性(130)——理性主义的叙述不能说明动作、变化,或者当下的生活(133)——概念的功能是实用的,不是理论的(134)——柏格森把我们带进直觉或者感觉经验以了解生命是怎样进行的(137)——柏格森说这句话的意思(139)——必须承认一性中有多性(140)——真实存在的不是已成的事物,而是在生成中的事物(144)——柏格森的独创性(144)——变化既然是继续不断的,理智主义的逻辑就没有能力给宇宙下定义(146)——活泼泼地,事物是它们自己的他物,所以黑格尔的逻辑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147)。

第七讲 经验的连续性

格林对于感觉主义的批判(150)——关系,正像词项一样,是直接被感觉到的(151)——事物的统一是在直接之流中得来的,而不是在克服此流之原始分裂的任何概念的理性中得来(152)——作为连续的工具之经验的最小量(154)——反对自我复合之意见的谬误(155)——经验的具体单元是“它们自己的他物”(155)——实在是前后相继的合流(157)——理智主义必定要被衷心地加以否定(158)——绝对只是一个假设(158)——费希纳的上帝不是绝对(159)——绝对解决不了理智主义的困难(161)——超人类意识大概存在吗?(162)。

第八讲 结论

具体的宗教经验发生了(164)——这些宗教经验的性质(164)——这些宗教经验确证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个观念(167)——如果我们要摆脱一元论的种种悖论,这个生命必定是有限的(168)——上帝是一个有限的存在(169)——较之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是宗教更好的同盟者(170)——大精神之 经验上的证明可以打开迷信之门(171)——但是,这种反对意见不应当作是严重的(171)——我们的诸多信念形成实在的一些部分(172)——在多元论的经验主义中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仍然最少异质性(173)——“合理性”一词最好由“本质性”一词来代替(174)——给一元论和多元论加以区别并下定义(174)——多元论含有非决定论(176)——一切人都用“信仰阶梯”来作出他们的决定(179)——结论(180)。

注释

附录

一、事物及其诸关系

二、活动的经验

三、论处于变化中的现实之观念

索引

译后记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看这个书名,你以为是宇宙学,或者物理学,它却是形而上学。

挡在20世纪初的文科生望向宇宙的目光之前的,一定少不了宗教、唯心这一套传统,需要花上半天功夫对付,因为前人的思想也与他们脱不了干系。在这个系列演讲中,作者评论了很多思想家的著名思想,当然他重点在反对一元论,提倡多元轮。这个多元,可能更接近于多组成的意思。

作者的论述并非条理清晰,语言逻辑也欠梳理,总体显得太过琐细凌乱,不成体系。他重视经验,所以对纯粹经验充满苛求。他偏爱自然主义,反对理性主义,所以反理智的柏格森被他视为同道,颠来倒去地说。

     
     
   
 

Jun 30, 2023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