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More Die of Heartbreak

作者:[美] 索尔·贝娄  (Saul Bellow)

吴刚 译

上海:文汇出版社

ISBN: 978-7-5496-3787-4

开本:880×1230mm 1/32

格式:azw3

959KB/440 322千字

20227月第一版

 

 < BACK

英国人和犹太人一向都相处甚欢——我觉得吗?——因为他们都放高利贷,卡罗琳说。

美国受过教育的观点认为,东方是值得羡慕的,他们拥有更多得到培养与发展的机会,因为在那里,人们承受着更多的苦难。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最好的丈夫是一种组合而成的东西。有时候跟女人聊天的时候不妨验证一下。我试过,结果很奇妙。坦诚的女人会告诉你,我想要一点这个再加上一点那个——来点穆罕默德·阿里的性能力,来点基辛格的见识,来点加里·格兰特的外貌,来点杰克·尼克尔森的风趣幽默,再加上安德烈·马尔罗或某个犹太人的头脑。

总体上这是一个杂种的世纪,如果你不是个杂种,如果你认定自己是在按经典的、传统的标准生活,像某些因此而受到称赞的人那样,那你便不合时宜了。

心碎造成的死亡比核辐射造成的要多得多,这样的猜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却没有什么群众运动来抗议心碎,大街上也没有抗议心碎的示威游行。

内容简介

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这是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充实的美妙故事。

我追随我的舅舅,不仅因为他是植物学天才,还因为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怪。

他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无心攀权附贵。

他更渴望幸福,却在情爱的追逐、算计和骗局中吃尽苦头。

他不敢忍受,更不会沉沦,而是感叹: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干脆逃去北极地带,和植物待一会儿吧!

翻开本书,在欲望社会中,找回生活的快乐。

——转自豆瓣网

Synopsis

The tenth novel of Saul Bellow. The protagonist is an eccentric Russian-literature nut. He leaves his native Paris to be near his famous American uncle. The uncle's erotic escapades and disastrous marriage are about to lead them into a wonderful romp through America's mind-body dilemma.

About Saul Bellow

Born: Jun 10, 1915

Died: Apr 05, 2005

A Canadian-born American writer who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76. He combined writing with a teaching career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His novels feature intellectually curious protagonists at odds with the contemporary world.

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6.10-2005.4.5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三次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用文学思考重要的问题,意图“在现代思想的废墟下重新发现世界的神奇”。

贝娄是文学大家,也是20世纪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犹太移民家庭,少时就在俄语、法语、英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多语种环境下长大,九岁时举家迁往美国。他于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后转入西北大学。长期于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执教。1998年,成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初版于1987年,小说以“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口口相传,成为时代的注脚,被无数读者反复阅读。

——转自豆瓣网

索尔·贝娄  Saul Bellow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看得出作者无需特别准备就能写完这部小说,就是说他不用专门为此去体验什么,只要把现成的生活经历组织一下再虚构加工即可。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地点显然是父辈的与他自己的轨迹的综合,为的是对均质化环境进行改造,也将不同气质引入了情境中。但主要人物的经历仍然算不上离奇,戏剧性总体偏弱。

由于作者本人及其亲友属于知识阶层,所以伴随着主线叙事,植物、哲学、历史、社会各方面知识与观念断断续续地得以表达,比较零碎,也比较浅显。科耶夫几次被强调,黑格尔藏在他后面。

     
     
   
 

Oct 09, 2022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