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德国农民使用的硝酸盐有1/3来自智利出口的鸟粪堆。没有这些进口的氮,德国就无法喂饱自己的人民。
男
由于在东欧完全由国家包庇污染制造者,人民对污染的愤怒数十年来无处可发泄,便因此转而针对国家而非个别企业。这也导致1989—1991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瓦解。
只要是大型水坝兴建计划,背后都有更大的政治目的。水坝对共产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反殖民者都具有某种吸引力。政府喜欢水坝所带来的活力、决断形象,显示国家能为社稷福祉而征服河流。......水坝的政治效益,解释了何以存在这么多不符合经济原则、在生态方面也令人质疑的水坝。
当时北半球所有人都多少受到来自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对这次事故起初采取否认与掩饰的手段,成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有城市及工业化兴起的地方,就会出现类似以乡村正义、(我们的)土地尊严与自然保存为要求的国家认同。
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印度尼西亚人与日本人就能忍受无止境的贪腐;苏联人与东欧人容忍粗暴的国家监控;美国人与巴西人接受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Synopsis
A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book describes a high-tech era when industrial
society got thoroughly sloshed on cheap energy, and went on a berserk
rampage, smashing everything. Human have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through
economic activity,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emands for fuel. The book
is a compelling blend of anecdotes, data, and shrewd analysis.
内容简介
人类自从400万年前出现之后,便不断改变着地球环境。到了20世纪,在这世界环境史上相当挥霍而奇特的100年里,我们改变生态系统的程度、规模与速度均为人类史上首见。许多足以造成生态变迁的现象以惊人的速度出现:丰沛的廉价能源与水源、人口大幅增加、经济快速增长,
与之相伴的, 当然还有亚马孙雨林的退化、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砍伐、伦敦的空气污染以及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
全球知名环境史大家,《全球史》作者约翰·麦克尼尔倾力撰写,指出20世纪对于世界环境史的重要意义,将全球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探索人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改造,打破传统史学的狭隘视野与史料来源,将环境史与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等研究领域有机结合,运用医学、生物学、气候学、农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国家档案、国际组织文件、大众媒介、专门机构的调研报告等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幅图表与图片,为读者勾勒出一幅20世纪环境变迁的宏大而生动的画卷。
——转自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