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INDEX |
现代法国的起源
Les Origines de la
France Contemporaine |
作者:[法] 伊波利特·泰纳
(Hippolyte Taine) 著
黄艳红 姚历 陈思宇 谢璇 尹伟 译
|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开本:650mm×960mm
1/16 |
内容简介
《现代法国的起源》分为三部分,即旧制度、大革命、新秩序,本书即第一部分,讲述的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的社会总体状况,并以“红楼梦”式的全景式手法,描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其中包括高层、中层、下层、公共知识分子、军队等社会群体的活动状况,生动地再现了大革命爆发之前,即将喷发的火山潜伏在一潭死水下的沉闷肃杀的社会态势;或者说,本书描述是,一个曾经称雄欧洲大陆的强国,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暴力革命的临界点。本书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姊妹篇,不同之处在于,《旧制度与大革命》采用的是理论分析的方法,更像社会分析报告;而本书采用的是实证主义方法,除了社会分析,还有大量真实而令人震惊的社会情境叙述,它不是自问自答式的告诉读者“为什么”,而是通过叙述让读者自己明白“为什么”。
——转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
About Hippolyte Taine
Born: Apr 21, 1828
Died: Mar 05, 1893
French critic and historian. He was a
major proponent of 19th-century French positivism. He attemp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ccount of
literature. In 1878 he was elected to the Académie Française.
作者简介
伊波利特•泰纳,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主要作品有《英国文学史》
《现代法国的起源》等。在历史学领域,泰纳倡导历史学的科学化,是法国实证主义史学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现代法国的起源》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绚丽的修辞技艺著称,对后世历史学和法国政治思想史有重大影响。
——转自豆瓣网 |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泰纳鲜明地站在保守立场上,对法国大革命从前兆到余波进行全程的评头论足。他比托克维尔更关心贵族的命运,甚至在第一卷一开始提醒了人们,特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五卷书中有三卷是列举革命者和第三等级的罪过,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主观倾向所致,另一方面正好也补全了左翼著作中轻描淡写的那些部分。只是读者看到这么多批评指责,却没有从正面系统完整地呈现他们的行动,会有点怀疑他的文字是否足够客观,尽管他已说明自己看过大量相关文献。
泰纳总体上保守的同时,也并不完全维护旧制度,归根到底他对革命后的新专制更加不满,所以回过头去找革命者算账。
这个五卷本中凡是详细介绍贵族阶层和旧制度的文字都比较有价值,泰纳对贵族的描述甚至比托克维尔更加清晰明白。
|
伊波利特·泰纳
Hippolyte Taine |
法文版封面
French Edition |
|
1 旧制度
L’Ancien Régime |
|
ISBN: 978-7-5534-4201-3
440页
320千字
2014年4月第一版
无限的忠诚可能意味着无法估量的善功。
特权者之所以规避或拒绝税收,不仅仅因为税收损害其财产,还因为纳税会削弱他们的地位:税收是平民身份的标记,也就是古老的奴役地位的象征,因此,他们之所以抗拒国家税收,既是因为利益,也是因为骄傲。
当国王一家逃往瓦楞时,沿途因为遵循礼节而屡次耽误时间,终至出逃失败。
我看过20卷会议记录:不可能见到比他们更好的公民,更正直、更勤勉的官员,他们无偿地付出辛劳,唯一的目标就是公共福利。不可能有更完美的善意了。从来没有哪个在即将失去权力的时刻的贵族阶层如此配得上这一权力;特权者从无所事事的懒散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公共人物,他们恢复了自己的职责,重拾自己的责任。
既然贵族已经失去了专门才能,既然第三等级已经获得了各种才能,双方已经因为教育和才能而处于同水平,将他们分离开的不平等在变得无益的同时也变得伤害人。
始于特权者,止于特权者。泰纳的分门别类清晰有条理,首先讲述贵族阶层从开疆拓土的英豪到沦为无理由享受特权的社会负担的全过程,在贵族的核心作用上间接地与托克维尔取得了共识。除了对各阶层的分析,泰纳也颇有微词地对当时的哲学、科学发表了看法。逻辑性比较强,同时文风略显华丽,感性色彩也不缺乏。
|
目 录
Contents
作者序
第一卷:社会结构
第一章 特权的起源
第二章 特权
第三章 特权者应负的地方职责
第四章 特权以普遍的服务为条件
第二卷:风尚与性格特征
第一章 旧制度风尚的本质特点
第二章 沙龙生活
第三章 沙龙生活的苦恼
第三卷:思想与学说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第二个要素:经典精神
第三章 两种元素的结合
第四章 未来社会的构建
第四卷:学说的传播
第一章 这种哲学在法国成功,在英国不成功
第二章 法国的公众
第三章 中产阶级
第五卷:人民
第一章 农民和农村
第二章 苦难的主要原因:税
第三章 不安定的下层
第四章 军队
第五章 小结 |
|
2 大革命之大混乱
La Révolution,
l'anarchie |
|
ISBN: 978-7-5534-6154-0
334页
276千字
2015年3月第一版
1789年7月14-15日夜间,拉罗什福柯-利昂库尔(La
Rochefoucauld-Liancourt)公爵叫醒路易十六,告诉他巴士底被人攻占了。“那么这是一场叛乱啊。”国王说。“不,陛下,”公爵答道,“这是场革命。”
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凡尔赛,事件的参与者中,一部分人出于冒失和冲动,另一部分人出于盲目和没有主见,但全都为事件推波助澜:前者以自己的凶暴,后者以自己的软弱。
在那边的大道上,被放纵的本能的专制导致教士被屠杀,而在这里,在法国的第二大城市,本能的专制导致婊子的统治。
因为这部大革命史有五卷,更因为作者鲜明的个人立场,所以才会有整整一卷篇幅列举第三等级之底层罪状。猜疑、恐惧、谵妄、臆想支配的无套裤汉是灾难的根源。泰纳的某些说法可以和托克维尔互相印证,毕竟都是贵族控。
|
目 录
Contents
作者序
第一卷
本能的混乱
第一章 混乱的开始
第二章 七月十四日之前的巴黎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二卷
制宪议会及其工作
第一章
第二章 毁灭
第三章 建设—1791年宪法
第三卷
宪法的实施
第一章
第二章 主权者:不受约束的狂热
第三章 统治欲望的发展 |
|
3 大革命之雅各宾
La Révolution, la
conquête Jacobine |
|
ISBN: 978-7-5534-5733-8
308页
260千字
2015年3月第一版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等级体制观念都已不复存在;前者失去了维护体制的责任心,后者失去了对体制的敬畏。18世纪晚期,尚武精神已经被柔弱的风俗和美好的理想所淡化;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中产阶级都对流血冲突十分恐惧。官员们似乎都忘记了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文明延续远比保护一两个手拿匕首滋事的疯子和匪徒重要得多。
无论是恐惧、仇恨和教条,都无法蒙蔽他的眼睛;虽然他和其他俱乐部分子一样易于狂怒,却依然像其他政治家一样敏锐,不会被自己说出的豪言壮语所蒙骗。
这些行刑手之中不乏极具修养之人。当贝特拉骑士(
Bertrand)最终获释后,有两个全身是血的行刑人坚持要和他一起回家,想要看看他家人的喜悦表情。
把雅各宾明确定性为乱党,纯粹反写,当然就完全放弃了发掘雅各宾专政或许存在一点的正面意义的机会,好在其他人有不少是正写的。无论谁写或者正反,拉法耶特总是站中间,不左不右。
|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外省
第五章 巴黎
第六章
第一章
第二章 外省:革命病毒的传染性特征
第三章
第四章 处于地区控制中的中央政府 |
|
4 大革命之革命政府
La Révolution, Le
Gouvernement Révolutionnaire |
|
ISBN: 978-7-5534-6155-7
429页
2015年10月第一版
在里昂,当时所谓的贵族不仅是共和派,而且成了激进民主派,他们拥护已建立的制度,对哪怕最糟糕的大革命法律都听之任之。
他的判断从不会被抽象的成见所羁绊:他不是卢梭,没有带来社会契约这样的作品,也不是西耶斯,能带来原理准则或内阁联合;本能或轻蔑使他与此脱离,他对此没有需求,也没有了解。制度不过是残废使用的拐杖,而他是健全人;惯用程序只是近视者所需的眼镜,而他的视力很好。
德穆兰可以用美食引诱,巴纳夫可以用美色引诱,米拉波和丹东可以用金钱诱惑,吉伦特派可以用旧时期或上层社会的礼节讨好,丹东主义者会被宽裕生活和通行证诱惑,但罗伯斯庇尔是不会被腐蚀的。
对雅各宾党连续抨击了三本书,好歹不只是控诉了,也有一点理论分析,看上去查阅了很多资料。在论及几个核心人物的专篇中,虽然字数不算太多,但至少把丹东描写得异常复杂,像是几个人拼接在了一起。
|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大革命政府的创立
第二章 雅各宾派计划
第三章
第四章 领导者
第五章 当权者
第六章 领导者(序)
第七章 被压迫者
第八章 民生
第九章 革命政府的终结 |
|
5 新秩序
Le Régime Moderne |
|
ISBN: 978-7-5534-6156-4
520页
450千字
2015年11月第一版
他们假定资源质量无可挑剔,既不软也不硬,但实际上却是粗制滥造,既脆弱又难以消化:因为这些作为人的材料是1789年和接下来几年的法国人,也就是说,是敏感成性、喜欢彼此伤害、涉世未深、缺乏政治头脑、异想天开、缺乏耐心、顽固和容易激动的人。
公权力呈现给公众的是什么样的用途?主要用途是保卫国家免遭外敌入侵,以及保护个人免遭其他人的欺侮。
拿破仑预先在从戴克里先延伸到到君士坦丁,直到狄奥多西的政治、立法、司法机构里找到了他的建设大纲,即人民主权是基础,但无条件地授予一个人。
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好处在于使我们远离民主自治。在目前的制度和思想状况下,前一种体制无论有多糟糕,仍然是我们抗击第二种更邪恶体制的最后庇护所。
说到底,宗教想要拥有一切;它提供给我们的是附属品,最好的部分留给了自己。
开头部分把拿破仑说得跟蒙森《罗马史》里的凯撒一样完美无缺,让人怀疑作者为主观所累,好在后来还是指出了拿破仑的诸多缺陷。这个第5卷终于不再以对革命者的抱怨为主,而是详细讨论了制度设计。最后还用很大篇幅讨论学校教育,拿破仑时期的大学显然远不如路易十四时期自由。
|
目 录
Contents
作者序
第一卷 拿破仑•波拿巴
第一章 他的性格和天赋的历史重要性
第二章 他的思想、激情和智慧
第二卷 新国家的构建和特点
第一章 组建新政府
第二章 公权力
第三章 新的政府组织
第三卷 制度的目标和功绩
第一章 社会秩序的恢复
第二章 税收和征兵
第三章 野心勃勃与妄自尊大
第四卷 制度的缺陷和效应
第一章 地方社会
第二章 1830年以来的地方社会
第五卷 教会
第一章 道德体制
第二章 天主教教会
第三章 教士
第六卷 学校
第一章 公共教育
第二章 初等教育
第三章 1814~1890年的演变 |
|
|
|
|
|
|
|
|
|
|
|
<
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