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孙周兴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丛书: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ISBN: 978-7-100-03129-5

开本:880mm×1230mm 1/32

格式:mobi

1.31MB/265

200012月第一版

 

 < INDEX

返乡者到达之后,却尚未抵达故乡。这就是说,故乡“难以赢获,那锁闭的故乡”。所以,就连到来者也还是一位寻求者。

按照我们母语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词语,我们也把这个纯粹的澄明者,也即首先为每一“空间”和每一“时间”“设置”(在此即提供)敞开域的澄明者,称为“明朗者”。

对荷尔德林来说,“纯洁的”始终与“源始的”有着同样的意思,意指坚决保持在原初规定性中。这种“纯洁”为儿童所特有。

思想的共同灵魂先行于现实而思考现实之现实性。从现实事物方面来看,现实性乃是一个非现实之物,它首先在其真理中被抛向这种真理而自身固定于其中。如此自身固定之际,现实的本身非现实的现实性,就是最初的诗意创作物。思想的共同灵魂是诗意地创作着的。

历史之历史性的本质在于向本己之物的返回,这种向本己之物的返回惟有作为向异乡的行驶才可能是返回。

爱和行为是诗意的东西,对这种诗意的东西的倾听对诗人来说是美好的,诗人根据对异己之火的经验并且为着这种经验而应当练习对词语的自由使用,这种词语描绘的是那个东西,它为终有一死者奠定在家乡的栖居的基础。

诗意地栖居的人把一切闪现者,大地和天空和神圣者,带入那种自为地持立的、保存一切的显露之中,使这一切闪现者在作品形态中达到可靠的持立。所谓“在保持一切之际并且自为地包含着”——意思就是:创建(stiften)。

About Martin Heidegger

Born: Sep 26, 1889

Died: May 26, 1976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rman philosophers, who is most readily associated with phenomenology and existentialism. His groundbreaking work in ontology and metaphysics determined the course of 20th-century philosophy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and exerted an enormous influence on virtually every other humanistic discipline. His ideas have also had an impact far beyond philosophy, for example in architectural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theology, psychotherapy and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9.26-1976.5.26) 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一般会跟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他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决定了欧陆哲学20世纪的发展进程,并对几乎所有其他人文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余波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例如还影响了建筑理论、文学批评、神学、心理治疗和认知科学等等。

Synopsis

An extraordinary encounter between poetry and the penetrating thought of a powerful philosophical mind. The writings reveal much about Martin Heidegger's innermost thoughts on poetry, language, and how we think.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他倾心于荷尔德林,把荷氏诗歌立为思想课题予以重点研究,撰写论文,开设专题讲座,有些诗作收入自己的《全集》。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通过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来阐发自己的思想。本书初版于1944年,后多次重版,到1917年第四版时加以扩充,补收了正文中的第五篇和第六篇文章。本书现被辑为《海德格尔全集》第四卷。还附录了相关的三篇文章。中译文据全集版翻译。

——转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目  录

Contents

前 言

增订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返乡——致亲人》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如当节日的时候……》

《追忆》

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

诗歌

附录

重复演说时的开场白

荷尔德林诗歌的诵唱片前言

工作场所一瞥

说明

编者后记

汉德对照荷尔德林作品目录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德文版封面  German Edition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一个出生于黑森林,一个来自施瓦本森林,这两片森林相互临近,海德格尔和荷尔德林也像它们一样,被德国南部的自然环境滋养,吸收了同样的养分,海德格尔在理解荷尔德林方面实现了必然性。

在弥漫着的自然气息中,荷尔德林将自己的关注对象聚焦于天空、大地、神和人 。当然,这是海德格尔的理解和总结。而这些对象的身份角色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反映,在荷尔德林的诗歌中被平滑的文字描写,但绝非直接的表达,文字带给阅读者更鲜明的是田园意象,是施瓦本人熟悉的山川树木,所有参与者都隐瞒着属性。

如果单纯地讲诗意地栖居,未免太容易让理解流于表面化——怕也是最常发生的现象——而无法做到“切近”。诗意不是文艺的,而是哲学的。事实上诗歌包含语词的本质,也就是海德格尔强调的源始,它塑造形象的过程是一个抽象进程,指向根本。

海德格尔的阐发远远超越了诗歌本身,他把一系列普通名词逐个进行了形而上操作,并做了极为细致的区分,荷尔德林自己怕是也没想那么多。

同一作者作品

Works of the same author

尼采(上下卷) Nietzsche

 
   
 

Feb 28, 2021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