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法国大革命:从启蒙到暴政

The French Revolution: From Enlightenment to Tyranny

作者:[英] 伊恩·戴维森  (Ian Davidson)

鄢宏福 王瑶  译

北京:天地出版社

ISBN: 9787545547788

开本:1/32

格式:azw3

1.49MB

20197月第一版

 

 < INDEX

傅勒说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毋庸置疑,却并未诞生任何伟人,这一论调无疑正确。

在最首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则问题上,第三等级赢得了胜利,既无枪林弹雨,也无残忍的暴徒,只有一群平民沉默地端坐于座席,不畏恫疑虚喝的仗势。他们只是坐在那里,陈说愿景,之后继续安坐不动。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非因为大批巴黎人攻占了巴士底狱,也不是因为成群结队四处劫掠的农民间或纵火焚烧贵族们的乡间城堡(他们确实做过),而是因为国王向第三等级示弱投降。

国民立法议会的座位由议员自发安排、自行择座。较为激进的革命者选择一起坐在议长的左侧,尤以雅各宾俱乐部的全体成员为主;而君主政体的拥护者往往坐在右侧,多是斐扬俱乐部的成员。因此,政治术语“左翼”和“右翼”原来是偶然地从法国大革命流传而来的隐喻。

巴黎公社的无套裤汉素来将科德利埃修道院大钟的钟声视为恐慌的信号,他们现在似乎下定决心要让革命彻底世俗化,因而自以为能够轻易地让农民的生活远离钟声。这必然使得他们与大部分法国人发生冲突。

如果要给它标上结束日期,我要说法国大革命最终停息的时间是180年之后,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总统怒气冲冲地辞职,而他所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没有经历任何战栗,继续平稳运行。

内容简介

18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今人兴奋而又焦虑不安的时期。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和美国革命的实践,似乎向欧洲的知识分子表明,他们翘首以盼的以自由民主为标志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无异于证实了这个时代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法国与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一起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它所产生的长远影响,一直延伸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然而,这起看似熟悉的历史大事件仍然让人觉得难以捉摸。它的意义因读者而异,这场革命让法国进入恐怖统治时期:张牙舞爪的暴徒嗜杀成性,断头台刀片的滑落声没完没了,令人胆寒,这些画面构成了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因而若干历史学家认为,恐怖统治时期的暴力事件足以定义法国大革命,它一无是处。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误解。在这本书中,伊恩·戴维森对这项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进行了全新的审视。这场革命永远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它在欧洲打开了通向解放与民主的新时代的大门;它破旧立新,立足法治,一手创建了首个现代化的、日后唯理性主义至上的世俗国家;它阐明了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被概括进“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

——转自豆瓣网

作者简介

伊恩‧戴维森(Ian Davidson),毕业于剑桥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在英国《金融时报》担任驻巴黎记者和首席外交事务专栏作家多年。

——转自豆瓣网

Synopsis

The book reveals how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ok place in different place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in different spheres In a dispassionate and fast-moving narrative. It also reminds us that the Revolution was both an inspiration of the finest principles of a new democracy and an awful warning of what can happen when idealism goes wrong.

目  录

Contents

引 言
第一章 三级会议
第二章 内克尔倒台
第三章 攻占巴士底狱
第四章 封建制度的瓦解
第五章 《人权宣言》
第六章 国王搬进巴黎
第七章 议会着手统治法国
第八章 革命派改革教会
第九章 国王出逃
第十章 赴 战
第十一章 推翻君主制
第十二章 起义公社
第十三章 国民公会第十四章 1792 年战争:从瓦尔密到热马普
第十五章 审判国王
第十六章 吉伦特派和山岳派
第十七章 吉伦特派倒台
第十八章 1793 年内战
第十九章 革命政府
第二十章 恐怖统治
第二十一章 从宗教发作到丹东倒台
第二十二章 罗伯斯庇尔倒台
第二十三章 结 果
后 记
附 录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此书优点在于通篇都一直夹叙夹议的情况下,随附的评论做到了适可而止,并不干扰叙事主线,这样保证了整体流畅。 而对于每一个事件,作者基本都能够从起因到过程,再到结果完整地进行呈现。

本书另一个特点就是频频引用名家著作,如米什莱、托克维尔、傅勒、马蒂厄等等,反映了这一领域的丰厚成果,但也许会让人发现其研究的间接性。幸好最后有作者个人观点的总结,才没有让书成为文献综述。

略有点奇怪的是这本书的宣传推广,说它重新审视、纠正误解等等,实在不是它所能当。有的还特别提到中立视角,但实际上即便已经被视作经典的那些大革命著作,哪个真正能够做到?有点浮夸的宣传在英文网站同样能看到,感觉受众定位于从来不了解大革命研究的读者。

本书最后几篇附录值得一看,它们简要说明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

   

 

   
 

Feb. 22, 2020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