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主张使用方言俗语,有利于佛教经典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而与婆罗门教经典划清界限;同时也有利于争取广大的民众接受佛教。因为梵文是印度古代上层社会使用的语言,各地的群众普遍使用各自的方言俗语。
在所有的佛陀传记资料中,巴利语三藏经典中的佛陀生平片断属于最古老的成分,或者说,最接近佛陀的本来面目。
我也允许吃鱼肉,只要本人不看到、听到或想到屠宰。
依据缘起说,集谛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灭谛则是“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经中对地狱恐怖情状的描写,并非完全出于想象,而是以现实社会中的暴政为蓝本。阎摩王和狱卒可以说是暴君和酷吏的写照。
放在印度古代宗教哲学背景中,最能显示原始佛教特征的三种教义是苦谛说、无常说和无我说。涅槃说是佛教和耆那教共有的。
中观派认为涅槃不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也不是非有非无。涅槃和世间等无差别。只是由于人们为妄想所蔽,才出现差别。
内容简介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这部专著于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宗旨是,利用巴利语原典,向中国读者提供尽可能接近原始面目的佛陀生平传记和原始佛教思想。因为巴利语三藏毕竟是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资料。佛教源远流长,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发展演变过程。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乃至密宗相比,其内容和形式变化之大,在世界宗教中实不多见。因此,研究佛教必须高度重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
——转自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