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澄清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两个基本误解:无政府主义者并不主张个人高于社会,他们只是否定忽视个体的社会安排;他们并不否定所有的社会机构,他们只反对那些强制性的机构。
无政府主义的主题与中国古代政治主题有着某种有趣的相似性。注重政治的道德基础,注重培养“公利”高于“私利”,认为教育是道德改变的手段——所有这些都表明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身上带有的本国的思想传统之间有着可能的密切联系,充溢在无政府主义言语里的本国政治词汇似乎也能支持这种解释。
组织是革命必需的,无政府主义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它必须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上。
无政府主义者一直声称革命社会只能像产生它的革命过程那样好,中国的革命进程最终采取了一条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设想不同的路线,并时放弃(或无限期拖延)了体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幻想。中国革命尽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实际的胜利,但它也将为放弃了这种幻想而付出代价。社会主义也是如此。
无政府主义之所以在中国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最初就是因为它为不能或不愿应付复杂的西方民主的革命者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答案。
Synopsis
Today anarchism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s a source of democratic ideals within the history of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China.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s history is
indispensable to understanding crucial themes in Chinese radicalism.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教授积十年之功而完成的一部研究20世纪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历史命运的著作,代表了西方研究中国无政府主义的最高成就。德里克以辨证的历史眼光、详实的资料、雄辩的考证,循晚清、民国创建、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分裂这一历史线索,探究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萌芽、兴盛和衰落的主、客观原因,指出在当时特定的革命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国无政府主义所追求的革命纯粹主义和政治理想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书中还详细分析了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实践,肯定了无政府主义对中国革命思想的贡献,说明了无政府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无政府主义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民主思想的一个源头。本书修正了研究20世纪中国激进主义的视角,是迄今对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最全面、最辨证的研究。
——摘自本书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