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画出来的箴言:艺术理论的现代臆造

The Painted Word

作者:[美] 汤姆·沃尔夫 (Tom Wolfe) 著

潘泓 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624-8150-8

开本:880×1230 1/32

14473千字

20148月第一版

 

 < INDEX

Synopsis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provides his own history of what he sees as the devolution of modern art. He declares that, since WW II modern ar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the primacy of Theory. The main target of Wolfe is not so much the artists, as the critics.

About Tom Wolfe

Born: Mar. 2, 1930

Died: May 14, 2018

 American author and journalist widely known as a proponent of the New Journalism,  a style of news writing and journalism develop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hat using fiction-writing techniques in journalism.

内容简介

《画出来的箴言》批判了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某些虚伪可笑的现象:艺术被功利化,被用来欺蒙大众;富人们追求现代艺术只是赶时髦;艺术只是“图解文本”、臆造理论;艺术家被评论家的“一字箴言”牵着鼻子走……现代艺术领域被沃尔夫形容为一个自我陶醉、脱离大众的“文化村”。

沃尔夫的观点和评判是毫不客气的,他不愿遵守艺术界的陈规陋习,不用奉承和逢迎、委曲求全,敢于对权威发难,毕加索、沃霍尔、罗森伯格等人在他的文字中“原形毕露”,读来有趣而深刻,令人莞尔而又引人思索。

本书是一部成熟之作,沃尔夫在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上都已经成型,《纽约时报》称赞本书“也许是沃尔夫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社会批评之作”。

——转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目  录

Contents

引 言
Ⅰ 阿帕士舞
Ⅱ 公众免进(历来如此)
Ⅲ 骑在立体派马背上的纽约时尚精英
Ⅳ 绿山(格林伯格)、红山(罗森伯格)、煞平
Ⅴ 你好,斯坦伯格(别了,格林伯格)(你也好走,罗森伯格)(欢乐重回文化村)
Ⅵ 钻基要主义的牛角尖
结语

作者简介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 1930-2018)美国当代著名的记者、评论家、作家。先后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早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开创了新新闻写作模式,被称为“新新闻主义之父”。他的文风泼辣大胆,擅长捕捉当代人的心态,讽刺性地描写美国社会。主要作品有 《康提》、《水泵房》、《新新闻主义》、《着色的世界》、《真材实料》、《从包豪斯到我们的豪斯》和《虚荣的篝火》等。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哥伦比亚新闻奖、国家人文勋章、芝加哥论坛报文学终身成就奖、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在美国新闻界和文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转自豆瓣网

汤姆·沃尔夫 Tom Wolfe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作者的论述挖苦多过调侃,容易给人留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印象,这种文风并不讨巧,尤其在内容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其实他在描写具体艺术作品,例如“吐司美梦”时,即使没有图片,也能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多一点这种实在的内容会更能服人。

看了一下资料,这本书第一版早在40多年前,也难怪关注点全在战后30年间的前卫艺术,没有特别新颖的艺术门类。作者所针对的艺术界乱象并没有因为他的这些批评有所收敛,而是越来越依赖于理论臆造,大概因为在技术环节寻找突破难度高,费力不讨巧。作者很看重的艺术评论家因为疆域原因,中国读者恐怕并不觉得多著名,并且可能因此感受不到作者的批评力度。

他用吉普赛之舞和圆房晚婚等比喻界定艺术与市场和大众的关系,真正体现了艺术评论家的习惯。本来叫好与叫座的关系就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艺术中,绘画领域甚至还算不上矛盾突出。

书中出现了一大堆名字说明作者的确是圈内人,但我怀疑他是波拉克的托儿。

“志在千里。”一拉尔夫·沃尔j· 爱默生(汤姆·沃尔夫作)

平面被奉为清规戒律的年代,就得用颜料测厚仪了。(汤姆·沃尔夫作)

杰克逊· 波拉克

弗朗兹· 克莱息的《绘画第二号》(Painting Number Two, 1954)。太空船能穿过一幅克莱恩吗?

利希膝斯坦的《黄色和红色笔画》{Yellow and Red Brushstrokes, 1966}。画里所画的笔画没有半点笔刷笔触的痕迹;是表现浓厚着色画法和第十街老派往昔的一幅煞平的画作。

理查德·艾斯特,《巴士映像》(Bus Reflection, 1972)。

附  录

 Appendix

Official website of Tom Wolfe

作者官方网站

 
     
   
 

Nov. 26, 2018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