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禅者的思索

 

作者:[日] 铃木大拙 著

未也 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 9787500605263

开本:787×1092 1/32

228128千字

198910月第一版

 

 < BACK

禅是肯定,但禅的肯定是绝对的肯定。绝对肯定原本在人的心中,但却不是先验的,它是经验的产物。经验是独特的、具体的,所以绝对肯定的发现便不能墨守陈规。

公案和坐禅都是禅的奴仆,前者是眼,后者是脚。

禅堂的体制是中国的百丈禅师于一千余年前创设的。

我们之所以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无明”和“业”的世界,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分别”。“分别”就是“无明”。“分别”也是所有二元论的源头。在佛教中,“分别”并不仅仅是辨别、识别,更主要的是虚妄,即名想、概念等都是“虚妄分别”。在“分别”产生之前,没有“无明”。只有知性开始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并进行是非判断,“无明”的阴影才笼罩了我们。

 科学是以征服物质领域即科学以物质的方法奔进物质的自由领地。宗教与科学相反,是在主体即在“心”中实现自在的境界。两者的出发点相同,只是途径不同而已。因此,宗教和科学的时而争吵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从结局看那两者倒是应当携手并进。

About D. T. Suzuki

Born: Oct. 18, 1870

Died: Jul. 12, 1966

Japanese Buddhist scholar, and a prolific translator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Sanskrit literature. He was the chief interpreter of Zen Buddhism to the West.

Still a professor of Buddhist philosophy in the middl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Suzuki wrote som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introductions and overall examinations of Buddhism. According to Suzuki,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stern mentality may be found in its emphasis on nonduality, which especially as it is expressed in the tradition of Zen Buddhism.

作者简介

铃木大拙(1870.10.18-1966.7.12) 日本佛学家,汉文、日文、梵文文学的多产翻译家。他是将禅宗思想介绍到西方的主要人物。

二十世纪中叶,在做佛教哲学教授时,他写了一些最著名的佛教介绍,对其进行了全面剖析。铃木大拙认为,东方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强调非二元性,尤其是禅宗传统中所体现的那些。

目  录

Contents

《禅的真髓》

绪论
何谓禅
禅与虚无主义
非逻辑的禅
大肯定的禅
实际的禅
悟道
公案
禅堂与僧侣的生活

《一个禅者的思索》

“无明”与世界友好
最高的精神理想
人性的半面
物的两面性与矛盾性
大地和宗教
禅僧生活
达摩壁观的现代意义
关于行脚僧的意义
超自我的生活
信仰的确立
生物爱护
水仙
“众生无边誓愿度”

译注

译后记

铃木大拙  D. T. Suzuki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本书实际上由两部作品组成,《禅的真髓》和《一个禅者的思索》,都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

不过铃木大拙的现代禅学终究是禅外说禅,并不是按照佛教本来的语言习惯来做介绍。例如《禅的真髓》讲到了所有著名公案,却一个也没有说清楚——因为实解即非禅, 作者也很难办,他只能顺着历代名师的思路演绎。但不同意他对丹霞烧木佛的评论。

关于无明和二元论的内容则属于铃木大拙讲得比较清楚的,尤其他几次把二元论作为比较对象,也是发挥了他对西方哲学比较了解的优势。

后面一半《一个禅者的思索》则因其现代而仿似佛教鸡汤,实质内容比较少,主要是交流学习心得。感觉此部分的核心已经不是禅,而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隔三差五用到了禅,并且用得还不是那么明显。

   

 

   
 

May 04, 2018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