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启蒙:一个欧洲项目

Aufklärung:Das europäische Projekt

作者:[德] 曼弗雷德·盖尔  (Manfred Geier)

黄明嘉 高星璐 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故藏

ISBN: 978-7-5495-7912-9

开本:1/16

1.15/M64212千字

20165月第一版

 

 < BACK

洛克对1689年英国大革命的有力支持最终也成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核心主导理念:“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任何政治社团的目的都是维护自然的、不可放弃的人权。人权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压迫。”

在信仰问题上,宽容是最高的美德。

人的自由和环境的多样性不是直接谋取或直接实现的,关键是采取一切办法促进自由的成熟。向人们开启走出未成年状态的通道出口,扶助人们蹒跚学步,这样做比突兀地将他们置于自由状态要好。

当人们尚未感觉自身背负着枷锁,这时去帮助他们卸除枷锁,这不能算作自由。

蒙就是显示走出未成年状态的过程,当人达到成年的成熟,人的天性就摆脱了“外人的指导”。

译者简介

黄明嘉 德国科隆大学、歌德学院访问学者,德国语言文学教授,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译有尼采、海涅、卡夫卡等人的著作二十余部。代表译著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快乐的科学》、《相聚在特尔格特》、《歌德谈话录》等,并主编《茨威格传记精华》(四卷本)。

高星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德语专业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语言文学在读博士。

——转自豆瓣网

内容简介

三百年来围绕启蒙和人权的斗争始终在继续着。作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时代概念,启蒙并不是偶然地产生于从英国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这个历史阶段。它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理念,直至今日依然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启蒙”的矛头指向迷信、崇拜、偏见、狂热、狭隘和想入非非,它同时又是人正确使用自身理解力的一种积极的纲领性的理念,对成年人的独立思考情有独钟。这便讲清了“启蒙”那独具解放特性的认知宗旨。启蒙同一切意欲阻挠人独立运用理解力的权威势力进行斗争。

这本书中不但对创立启蒙概念的思想家洛克、康德、门德尔松、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考察,而且对当代启蒙代表人物阿伦特、波普、哈贝马斯、德里达等的思想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时至今日,在全球化时代,启蒙概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了新的活力和价值。

——转自豆瓣网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盖尔 1943年生,在马堡大学、汉诺威大学教授多年语言学和文学。自由政论作者,学编外讲师。著有《康德的世界》(2003),《聪明人嘲笑什么》(2006),《洪堡兄弟》(2009)等。

——转自豆瓣网

目  录  Contents

德文版封面  German edition

 

弗雷德·盖尔  Manfred Geier

前 言

第一章 黑暗中的烛光

约翰•洛克是怎样产生人权、宽容和独立思考等观念的?
一、洛克怎样成了沙夫茨伯里的人
二、人权的发现
三、启蒙的影响力受到局限
四、论宽容书简
五、大革命的哲学家
六、自由生活,独立思考!

第二章 真理能经受住任何光亮的考验

幽默绅士沙夫茨伯里为何取笑宗教狂热者?
一、对未来绅士的教育
二、“道德感官”
三、对宗教狂热者可以讽刺吗?
四、对可笑之事的检验
五、论戏谑和幽默的自由

第三章 人是自然的杰作

法国“邪恶”哲学家如何把英国楷模人物的理念极端化
一、从英国自由思想家到法国哲学家
二、伏尔泰在英国学习自由思考
三、此人思想丰富,却极度危险
四、卢梭探视狱中狄德罗
五、《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
六、人的自然化道路

第四章 我们所思所梦,唯启蒙而已

摩西•门德尔松如何致力于提高犹太人文化和社会地位
一、沿着摩西•迈蒙尼德的足迹
二、进入新的哲学世界
三、德国的苏格拉底

四、这个犹太人为何不愿做基督徒?
五、公民权的改善与宗教宽容
六、启蒙之友社
七、同哲学狂热者的最后战斗

第五章 抚慰人心的未来展望

欧洲人是康德的信徒吗?若是,理由何在?
一、康德与伊拉克战争
二、科尼斯堡的世界公民
三、从批判到启蒙
四、源于自己的实践理性
五、纯理性范围的宗教
六、以世界公民为目的的哲学史
七、欧洲持久和平之梦
八、沿着康德的足迹:卡尔•波普,汉娜•阿伦特

第六章 唉,你能做到为人公正吗?

巾帼须眉的挽歌:奥兰普为何被押上革命广场的断头台?
一、未成年的女性
二、女儿控告父亲
三、奴隶之友
四、女性天生是自由的
五、身陷政治齿轮机
六、女士殒命

第七章 个体的多方面教育

威廉•冯•洪堡如何成了接受启蒙的独立思想家?如何提出他的教育理念?
一、法国革命的历史标志
二、柏林启蒙友人圈
三、自然生成欲望
四、整体目的论原理
五、比起改革,人们为何更喜欢革命?
六、本着启蒙精神改革教育
七、让人变为成年人的教育

译名对照表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本书将欧洲启蒙运动历史梳理成了线性结构,清晰凸显了前中后三个坐标点:洛克-康德-卡尔·波普尔和汉娜·阿伦特,勾勒了三百年来人类观念发展的概貌。

作者对洛克的论述最为充分,他作为一个起点,最初看上去几乎是孤军奋战。1689年-1789年一百年,从英国革命到法国革命,洛克的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的思想,由点到面渐次发展,直至形成了普遍共识。

启蒙运动最初一百年的结尾由康德坐守,这位几乎从未离开科尼斯堡的世界公民,实际上是定义启蒙的理论家,他指出启蒙就是走出未成年状态,独立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摆脱他人指导,这其实也是作者秉承的观点。

附着在启蒙运动主线上的还有沙夫茨伯里、卢梭、狄德罗等等重要人物,本书亦有详细讨论。最后两章另加了奥兰普的女权和洪堡的教育改革两个专题。

     
   
 

Apr. 18, 2017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