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

  

作者:汤用彤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博雅英华·汤用彤学术精选集

ISBN: 978-7-301-16238-5/B·0849

开本:650×980 1/16

格式:mobi

1.06M/353页 334千字

201011月第一版

 

 < BACK

夫玄学者,谓玄远之学。学贵玄远,则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抽象原理。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Cosmology),而进探本体存在(Ontology)。论人事则轻忽有形之粗迹,而专期神理之妙用。夫具体之迹象,可道者也,有言有名者也。抽象之本体,无名绝言而以意会者也。迹象本体之分,由于言意之辨。依言意之辨,普遍推之,而使之为一切论理之准量,则实为玄学家所发现之新眼光新方法。

此谓法无自性,但有假名。世谛诸法虽有,而是假有。空自性,而不空假名。故如鼠喽栗,栗中肉尽,而外壳宛然犹存也。

玄学与汉学差别甚大。简言之玄学盖为本体论而汉学则为宇宙论或宇宙构成论。玄学主体用一如,用者依真体而起,故体外无用。体者非于用后别为一物,故亦可言用外无体。汉学主万物依元气而始生。元气永存而执为实物。自宇宙构成言之,万物未形之前,元气已存。万物全毁之后,元气不灭。如此,则似万有之外、之后别有实体。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学术论文的汇编,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三部分,上世纪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由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出版,本次排印经汤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其中“魏晋玄学论稿”部分被视为汤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它涵盖了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于玄佛关系、言义之辩、本末有无之争的论述都非常有创见,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的论文,内容丰富、考订细密、行文精彩,长期受到学界的关注。

——摘自本书内页

作者简介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黄梅人。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和教育家。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魏晋玄学论稿》等。

——转自豆瓣网

汤用彤

目   录    Contents

魏晋玄学论稿

小引
读《人物志》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大衍义略释
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
魏晋思想的发展
  一魏晋时代思想的成分
  二魏晋玄学之发生与长成
  三魏晋思想的演变
引用书简目

往日杂稿

隋唐佛学之特点
唐太宗与佛教
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
慧皎《高僧传》所据史料
与胡适论禅宗史书
大林书评
  序
  一评《考证法显传》
  二评日译《梁高僧传》
  三《唐贤首国师墨宝》跋

  四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跋
  五评《小乘佛教概论》
  六评《唐中期净土教》
读《太平经》书所见
  一《太平经》与《太平经钞》
  二卷帙版本
  三真伪
  四《太平经》与道教及佛教
王维诚《老子化胡说考证》审查书
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
《胜宗十句义论》解说
南传《念安般经》译解
附录一:
叔本华之天才主义
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
  第一章亚里士多德哲学之大旨
  第二章事迹及著作
  第三章论理学
  第四章本质论(metaphysics)
  第五章天然哲学
  第六章心理学
  第七章道德哲学
  第八章政治哲学
  第九章美术哲学
希腊之宗教(《希腊之留传》第二篇)
附录二: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康复札记

康复札记四则
  一“妖贼”李弘
  二《云中音诵新科之诫》
  三何谓“俗讲”
  四佛与菩萨
针灸·印度古医书
  一针灸
  二印度古医书
谈一点佛书的《音义》
关于东汉佛教几个问题的讨论
关于慧深
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
论中国佛教无“十宗”
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
读《道藏》札记
  一关于《养性延命录》
  二《道德真经取善集》
  三关于研究寇谦之的若干史料
  四“妖人”刘举
  五陶弘景的《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
汤用彤著译目录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魏晋玄学是一门综合独特的思想流派,它贯通儒释道三教,保留着空、无的内核,既体外无用,又用外无体,果真能给人玄虚之感。 不过这一理论体系终不能像它所借鉴的哲学派别那样系统完善,虽然难得地在兼收并蓄中实现了超越,但更进一步的理论延伸尚不足够丰富,以致未能获得真正深入的发展。而且像王弼等玄学代表人物,也并非尽人皆知的历史名流,从侧面说明了玄学的地位。

这本书里“其他”占的篇幅很大,事实上它们就是主要部分,包含着汤用彤关于佛道和西方哲学的文章,还有印度哲学以及针灸等杂论。佛道考据很多,西学侧重基本原理,都不及玄学部分成体系 ,作者的原创思想相对也较少些。今天看来它们大多属于基础知识,有些东西大家已熟知,读起来不算困难,可以作为补遗之用。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Mar. 12, 2015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