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佛教逻辑

Buddhist Logic

作者:[俄] 舍尔巴茨基 (Фёдор Ипполи́тович Щербатско́й)

宋立道 舒晓炜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ISBN: 7-100-01908-7

开本:850×1168 1/32

北京:商务印书馆

679440千字

199712月第一版

 

 < BACK

如果一个对象被感知,第一瞬间的了别总追随有一生动的表象。如果对象由对象的表征而被推知,后者也产生第一刹那的了别,此了别之后追随有那表征的表象以及始终与它伴随的对象的模糊的表象。但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只是第一瞬间的了知构成真正的知识来源,无矛盾冲突的经验来源。

事物的持续性同样是错觉,因为唯有瞬时存在的刹那真实契合单一的反映。一个物体,由众多极微的组成的各部分的统一体便是错觉。正如从远处见到一片森林整体是错觉一样,因为实则只有一一的树木。

佛教与所有欧洲哲学对判断的看法分歧就在于:后者的分析仅立足于包含两个概念的型式而不涉及它们的客观所指;而佛教自己的判断分析一开始就关系到一个概念及其客观所指。

(因三相理论)1.遍是宗法性(理由之存在于比量的主词,即不在有法上);2.同品定有性(理由在相似于比量所知的品类,即不在有法之法的同品中);3.异品遍无性(理由不在与比量所知相异的品类,即有法之法的异品当中)

柏拉图与佛教一样认为一个运动中的对象不可能转为静止.....变化物是一下子突然变化的——发生在既非静止亦非运动的瞬间。这是时间之流中突然出现的停顿、中断,是一种极短暂的状况,其中主体没有存在性,没有属性......在这极短暂的一瞬间带有任何属性的主体都消失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佛教逻辑的一部权威性著作。作者通过对梵、藏原典的研究,并借助西方政治理论,对代表印度逻辑最高成就的晚期十乘佛教的逻辑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和评价。

——转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作者简介

费多尔·伊波里托维奇·舍尔巴茨基(1866.10.01-1942.03.18)是一位俄罗斯学者,因对佛教逻辑的开拓性研究而著名。他出生在波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学习过梵文和印度哲学。他为西方世界奠定了佛教哲学研究的基础。

About Фёдор Ипполи́тович Щербатско́й

Born: Oct. 01, 1866

Died: Mar. 18, 1942

Fyodor Ippolitovich Stcherbatsky was a Russian scholar famous for his pioneering work on Buddhist logic. He was born in Poland in an aristocratic family. He had studied Sanskrit and Indian philosophy and laid the foundations in the Western world for the scholarly study of Buddhist philosophy.

目   录  Contents

书名缩写

前言

绪论

  1.何谓佛教逻辑
  2.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3.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
  4.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
  5.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
  6.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
  7.陈那之前的佛教逻辑
  8.陈那的生平
  9.法称的生平
  10.法称的著作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12.释文派的诸注家
  13.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
  14.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
  15.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16.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
  17.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

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
  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2.何谓知识来源
  3.认识和识别
  4.真理的检验
  5.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
  6.两种真实
  7.知识来源的两重性
  8.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

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

第一章 刹那存在论

  1.问题的提出
  2.实在是能动的
  3.从时空同一性而来的论证
  4.持续性与广延性是非实在的
  5.直接感知(现量)的论证
  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
  7.从分析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8.从分析非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9.寂护的公式
  10.变化与消灭
  11.运动是非连续的
  12.消亡是先天规定的
  13.从矛盾律演绎出来的刹那性
  14.点刹那是一种实在吗——微分法
  15.瞬时性理论的历史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二章 因果关系

  1.功能相依的因果关系
  2.因果律的公式
  3.因果性与实在性是同一的
  4.两种因果性
  5.因之多重性
  6.因的无穷性
  7.因果性和自由意志
  8.缘起的四种意义
  9.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章 感觉认识(现量)

  1.现量的定义
  2.法称的实验
  3.现量与虚妄(错乱)
  4.现量(直觉)的种类
  5.印度哲学中现量观的历史
  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四章 终极实在

  1.何谓终极实在
  2.个别者是终极的实在
  3.实在不可言说
  4.实在产生生动的表象
  5.终极实在是能动的
  6.单子与原子
  7.实在即肯定
  8.反对的意见
  9.实在观的演化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

第一章 判断

  1.纯感知向概念活动的过渡
  2.知性的第一步
  3.何谓判断
  4.判断与概念的综合
  5.判断及命名
  6.范畴
  7.被视为分析的判断
  8.在客观上有效的判断
  9.判断论的历史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二章 比量

  1.判断与推理
  2.三项
  3.关于比量的种种定义
  4.比量与比量果(推理与结果)
  5.比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知识
  6.理由的三个方面(因三相)
  7.法称论关系
  8.两种依赖关系
  9.分析的与综合的判断
  10.最终的范畴表
  11.范畴表中的各项是互相排斥的吗
  12.佛教的关系表是穷尽的吗
  13.共相一般与必然性判断
  14.纯知性的使用界限
  15.比量观的历史轮廓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章 为他比量(三段论式)

  1.定义
  2.为他比量的各支
  3.比量形式与归纳
  4.三支比量式的格
  5.三支比量式的价值
  6.对被视为为他比量的三支论式的历史简述
  7.欧洲的与佛教的推论式

第四章 逻辑谬误

  1.分类
  2.与实在相违的谬误(不成因过)
  3.矛盾理由的谬误(相违因过)
  4.不确定理由的谬误(不定因过)
  5.二律背反的谬误(相违决定因过)
  6.法称的补充
  7.历史
  8.欧洲逻辑中的类似理论

第四部分 否定

第一章 否定性的判断

  1.否定的本质
  2.否定是一种比量
  3.否定性三支论式的格和简单否定格
  4.其他的十种格式
  5.否定的意义
  6.仅存于经验范围中的矛盾性与因果性
  7.关于超感觉对象的否定
  8.这种理论在印度的发展
  9.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二章 矛盾律

  1.矛盾的起源
  2.逻辑矛盾
  3.能动的对立
  4.别性律
  5.对矛盾律和别性律的不同表述
  6.印度其他派别的矛盾观
  7.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章 共相(一般)

  1.事物的静止的一般性被行动的相似性所代替
  2.关于共相问题的历史
  3.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四章 辩证法

  1.陈那的名言论
  2.胜主慧论名言的否定意义
  3.寂护和莲花戒论语词的否定意义
  4.佛教辩证法发展的历史简述
  5.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五部分 外部世界的真实性

  1.何谓真实
  2.何谓外在
  3.三个世界
  4.批判的实在论
  5.终极的一元论
  6.观念论
  7.陈那论外部世界的非真实性
  8.法称破斥唯我论的短论
  9.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的历史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11.印度-欧洲关于外部世界实在性的讨论会
结论
专用名索引
逻辑主题索引
附录

舍尔巴茨基 Фёдор Ипполи́тович Щербатско́й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s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很贴切的书名,全书的确是将逻辑当作唯一的核心内容,并因此风格变得非常抽象。

佛教流派有很多分支,读者需要自己事先了解它们的基本理论,因为本书一般是在需要时直接引入它们的结论性文字,常常是用来互相比较的,这样会在局部形成理论文字高度集中的情况,若读者缺乏常识读来将非常吃力。唯有最后一节模拟印欧对话,作为全书略显活泼的总结,给了阅读一个愉快的结尾。

其实很难想象一个俄罗斯人怎样学习如此浩瀚的佛教理论(他还对中亚、东亚的其他思想有所研究),作者在西方学者中确实也算比较特别的,不仅具有过人的语言天赋,更在印度、蒙古居住过, 接触过佛教宗师,对佛教文化有直观感受。再加上他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出色的抽象思考能力,完成这样一部融合西学与佛教的著述并成为西方佛教研究的奠基人,似乎也算水到渠成。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Apr. 26, 2014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