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德国青年运动
Die Deutsche Jugendbewegung |
作者:曹卫东 主编
|
丛书名:德国学术
ISBN: 978-7-208-11151-6/B·958
开本:635×965 1/1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00页
227千字
2013年1月第一版 |
|
|
<
BACK
|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若干篇关于德国的思想、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和评论文章,主题为德国青年运动,从思想史的角度深入而全面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介绍和阐发,论述了其沿革、状况和历史影响,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另外,本书收录的评论文章,评介了几部新近出版的德国学术著作,为对德国社会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窗口。
——摘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作者简介
曹卫东,1968年5月生于江苏阜宁,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课题有“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效果”(以哈贝马斯为重点)、“德国现代思想史”(18世纪)等。著有《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文学在德国》(花城出版社)、《雪落美因河》(鹭江出版社)、《权力的他者》(上海教育出版社);编有《霍克海默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哈贝马斯文集》(第1-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霍克海默文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译有《价值的颠覆》(合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神学美学导论》(合译,香港三联书店/北京三联书店)、《现代人与宗教》(香港道风书社)、《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合译,学林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后形而上学思想》(合译,译林出版社)、《后民族结构》(台湾联经出版公司)以及《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三联书店)。
——摘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
目
录
Contents
德国思想史
德国青年运动
专题聚焦
学生心理—青年政治运动—国家主义:德意志青年协会的初始
威廉德国时期青年和家庭的图景——对德国特殊道路的再思考
20世纪的四个青年世代:预言与误导
德国新保守主义的两个神话(1919—1932)——“第三帝国”与新国家
德国青年运动与国家社会主义:来自英国的看法
思想研究
普莱斯纳哲学人类学中的历史主义与人类学思想——溯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名家访谈
恩斯特·布洛赫的精神遗产与当代意义——访克劳斯·库费尔德教授
学术文化动态
“启蒙的艺术”在北京:一次被浪费的机会?
“康德不敢”——访黄燎宇教授
书评
拉奎尔的《德国青年运动》
政治与教育的双重变奏——评《从候鸟运动到希特勒青年团》
历史与阐释——评《德国青年运动:1900—1945》
全面的黑格尔承认理论——评《黑格尔承认伦理学》
通往承认之路——评霍耐特新作《我在我们之中》
批判理论的再度复兴——评《社会哲学与批判》 |
曹卫东 |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
|
这是一本论文集,聚焦于以候鸟运动为代表的德国青年运动。
这个话题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因为开始于一百多年前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德国青年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非常特别,又直接与时势相互关联,甚至其本身就是造就那段历史的原因之一,所以与之有关的重要事件不计其数,而其演变也正反映了相关社会因素的发展状况。 |
民族自豪感与青年崇拜作为青年运动的重要特征无疑决定了它不可能置身于一战、二战之外,复杂的社会环境可以将纯真引向罪恶,青年运动因此可作后人之鉴。
论文集最后有几篇书评,并不局限于讨论青年运动,话题略有点远了。 |
附 录
Appendixes |
《德国青年运动》:从原野漫游到狂热的生命投入 |
|
|
|
分享按钮 |
|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