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巴黎神话——从启蒙运动到超现实主义
Paris, Capitale du
Monde |
作者:[法] 帕特里斯•伊戈内 (Patrice
Higonnet) 著
喇卫国 译
|
ISBN: 978-7-100-09541-9
开本:960×1300 1/32
北京:商务印书馆
431页
2013年1月第一版 |
早在中世纪,"巴黎人"这个词就是"捣乱分子"和"铅锤党人"的同义词。同样,16世纪的巴黎人是神圣同盟分子;17世纪的,是投石党人。某些人认为,所有这一切可以说是18世纪的无套裤汉、19世纪的巴黎公社社员以及当代的六八学运分子的一种序曲。所以,巴黎人从来都是一个难缠的角色。 |
|
<
BACK
|
内容简介
巴黎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新思想的发源地,是世界的神话之都,是历史的伟大见证者。巴黎的每座桥梁、每座广场都代表着其辉煌的历史。纵然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雨,以及欧斯曼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改造,这座城市也仍然延续着文化的传承,记忆着巴黎人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
《巴黎神话》用神话学的方法为我们阐述和分析巴黎的社会文化史。它以极具魅力的方式介绍了外国人、法国外省人以及巴黎人想象中关于巴黎的神话与魔幻,刻画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衰退。它阐明了无尽变动的城市活力中交叉着的集体想象和个体想象,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巴黎和想象中的巴黎,为这座永远迷人的城市贡献了杰出的新篇章。
——摘自本书封底
目 录
Contents
引言
第一章 巴黎,第一次现代性的神话之都
第二章 巴黎,革命的神话之都
第三章 巴黎,罪恶的神秘之都
第四章 巴黎女性,反女权主义神话的形成及演变
第五章 巴黎,科学之都
第六章 巴黎:可读的神话,可见的神话
第七章 巴黎—机器:一个现代工业之都的神话
第八章 巴黎以及自我异化的反神话
第九章 歌剧与轻歌剧:巴黎—纽约 巴黎—伦敦 巴黎—布达佩斯
第十章 巴尔扎克、波德莱尔、左拉:19世纪文学想象中的巴黎
第十一章 巴黎的魔幻:巴黎,娱乐之都
第十二章 美洲的白人与黑人想象中的巴黎
第十三章 巴黎世界博览会:从神话到魔幻
第十四章 超现实主义和老巴黎神话的终结
第十五章 巴黎在欧洲:巴黎,艺术之都
结束语
人名对照表 |
作者简介
帕特里斯·伊戈内(Patrice Higonnet),哈佛大学法国历史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18世纪至20世纪的法国社会和文化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法国与美国这对“共和两姐妹”的历史。
——摘自本书内衬
译者简介
喇卫国,外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法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译作有《孤独的维妮》、《幽灵之死》、《雕塑家加米叶,克洛代尔》等,以及一些电影艺术作品。
——摘自本书内衬
About Patrice Higonnet
Born: Feb. 03, 1938
Goelet professor of French Histo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He was educated in American, French, and English
universities. His specialty is comparative Historiography of the French
and American Revolutions, etc.
|
帕特里斯•伊戈内
Patrice Higonnet |
法文版封面
French edition |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巴黎是座性格鲜明的城市,它是法国的,更是欧洲的,也是世界的。巴黎内容之丰富远超一般城市,几乎等同于法国整个国家。
在近现代,巴黎一直伴随人类成长。它像是风向标,也像是发源点,称之为神话一点都不过分。而这个神话涵盖的领域包罗万象,有革命,有音乐,有文学,有工业,还有犯罪,等等。作者以其对法国历史文化的专业研究为基础,条理分明地梳理了一遍这个神话的脉络,使之条理更加分明。
本书虽然也零星带有作者个人色彩,但建立在大量史实基础上的描述,无论如何也不会失之偏颇。书中引文出现频率特别高,虽然篇幅基本都比较短,但其作用不容忽视。它们一方面是作者的论据,另一方面也参与到书中成为评论本身。
整本书风格四平八稳,相对客观,很少出现冲动性文字,可信度比较高。 |
|
旺多姆广场上被公社社员推翻了的拿破仑雕像,1871年摄 |
|
|
欧仁·格拉塞(1841-1917),《从圣佩尔大桥看西岱岛》,1886年 |
|
|
F. 杜富尔,《不朽的新巴黎》 |
|
|
贡斯丹当·居伊(1802-1892),《衣着暴露的女人陪着男人围坐在桌边》 |
|
|
1878年的世界博览会,战神广场公园:由Monduit, Gaget, Gauthier
& Cie公司按照巴托尔蒂的设计打造的铜质自由女神像上半身 |
|
|
乔治·德·基里柯(1888-1978),《蒙帕纳斯火车站(启程的忧伤)》,作于1914年 |
|
|
附 录
Appendixes |
巴黎神话的塑造与破灭 |
|
|
|
|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