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

The Sounds of Resistance: From Bob Dylan to U2

作者:张铁志

ISBN: 978-7-5495-0032-1

开本:880×1230 1/32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0130千字

2010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铁志,台湾摇滚、文化与政治评论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多个NGO理事。著作《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引起广泛回响。曾任《南方周末》年度原创文化奖音乐类、《南方都市报》华语音乐传媒奖评委。现于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信报》,大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城市画报》,一五一十、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两岸三地主要媒体撰写专栏。

——摘自本书内页

 

 < BACK

假如铁志这本教大家音乐不应忘记劳苦大众的书,是出在三十年前的大陆,其价值恐怕还比不上邓丽君的一首娓娓之音,因为那个年头的音乐不是不够政治。而是太政治了,但今天,它却是个来得正好的警醒。

——梁文道

“时代的嗓音”并不仅仅只是“抗议之声”的同义重复,假如将“噪音”理解为对于参差多元世界的包容,那么“嗓音”就要大于“抗议之声”。

——张晓舟

你已经行动,为了自在,自在是自由,自由是人权,可人权是政治!同志,糊里糊涂地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左小祖咒

内容提要

《时代的噪音》汇集了张铁志近几年关于摇滚、政治和文化的崭新写作,深入检视二十世纪至今西方重要的抗议歌手,探索来自民间的抵抗之声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关系,为华语摇滚文化论述开启了新境界。

鲍勃·迪伦到底在什么意义上是抗议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怎样调和他的巨星身份与抗议姿态?吉他究竟能不能杀死法西斯?音乐能杀死仇恨,抵抗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全球化,以及来自歌者自身的妥协吗?

本书着力勾勒出西方抗议歌手群英谱,以讨论音乐到底如何能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另一方面,更深度着墨歌手所属时代的社会史,有意地透过音乐人故事书写二十世纪至今的西方社会反抗史。

——摘自本书封底

目   录

Contents

序一 音乐的态度/梁文道
序二 请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张晓舟
自序/张铁志
第一部:左翼民歌时期
第一章 乔·希尔:抗议歌手的永恒典型
第二章 伍迪·格斯里:唱人民的歌,为人民歌唱
第三章 皮特·西格:穿越二十世纪的抗争民谣

第二部:六〇年代
第四章 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
第五章 琼·贝茨:永不妥协的民歌之后
第六章 约翰·列侬:爱与和平的梦想者
外一篇 一九六八、滚石乐队与约翰·列依
外二篇 改变正要来临:民权、“黑权”与黑人音乐

第三部:七〇年代至今
第七章 帕蒂·史密斯:相信民众力量的诗歌摇滚
第八章 冲击乐队:掀起白色暴动的朋克
第九章 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歌唱许诺之地的幻灭
第十章 比利·布雷格:用音乐杀死资本主义
第十一章 U2:当摇滚巨星成为时代的声音

张铁志  Zhang Tiezhi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总的来说这是本入门读物,面向一切大众读者。它专注的对象是音乐的社会作用,尤其是作为异见方的作用。这时音乐的风格变得不再重要,而传达的意见观点才是最容易跟社会环境 产生互动的内容。

大多数抗议歌手的名气都不小,因为名气正是其抗议成功与否的标志。作者综合叙述了他们的所唱、所说、所做,还有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仅有的几个当代人不太熟悉的早期民谣歌手,应当是因为年代久远而远离 了人们的视线。剩下的那些基本都是大牌,所以事迹早已众所周知,随便谁都能讲个大概。因此,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梳理了一条线索,把这一类人串联了起来。

 

 

 

 

 

 

   

附    录

Appendixes

《时代的噪音》:抵抗之声疼痛成歌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May 10, 2012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