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幽默,是为了生存下去

高群

 < BACK

作为一本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多次被分类到“机械工业类”,但仍然荣膺2005年亚马逊年度销量季军。

——《国际先驱导报》

一部勇敢的作品

中国人常说见微知著,但在小说家的作品中,却常有着太多的“著”而鲜见真正的“微”。比起日常的琐碎,扑面而来的宏大和波澜壮阔对他们似乎更具有吸引力,谁都知道,后者是更为轻易的选择。而英国社会学家玛琳娜·柳薇卡在拿起笔写她的第一本小说时却选择逆势而行,在这本书中,她写了移民、战争,写了以人类为最大单位所发生的社会变迁。

但所有这些汹涌的历史往事,她都没有直接着墨,她表面上所讲述的,无非是聊发少年狂的“老父”恋上一个乌克兰来的年轻大胸女人,失和多年的姐妹于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空前团结起来,母亲死去两年但她所囤积的那些腌菜、果酱和所留下的往事沉疴仍在等待后人的发掘……以一个家庭的吵闹、纠结和鸡毛蒜皮为讲故事的主体而开始,又以一代人的辛酸苦难和难以启齿的昨日为结束,玛琳娜·柳薇卡的笔触幽默轻快但同时有着沉静的力量,她老老实实地写了那些在家里拖地洗衣的日子,并把这日子的所有欢乐愁苦一网打尽,这是一个作家的勇敢之处。

当然,柳薇卡的勇敢还在于,她将这本书命名为《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本书多次被分类到机械工业类,然而仍然依靠口口相传的口碑营销荣膺2005年亚马逊年度销量季军。

精神上的遥望

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父母均为乌克兰人的玛琳娜·柳薇卡出生在难民营,随后移民到了英国。她在英国长大成人,并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任教。值得一提的是,写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时,柳薇卡已年近6旬,借书写,她回望故乡,回顾家族苦难史,也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遥望。一个作家所要求的经验、视野、文化撞击和通俗人格,这个时候的柳薇卡正好都有,她不乏深度,对于移民家庭、战争和东西欧社会意识的把握是她的研究课题;她又性情,没有一丝浪漫想像空间的家庭琐事也能写得这般纠结,这般不扭捏作态。

“我母亲去世两年后,我父亲与一位离过婚的妖艳迷人的乌克兰金发女郎坠入爱河。他时年八十四岁,而她三十六岁。”《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这样开场。小说中有很多明暗线之分,明线是八十四岁高龄的父亲想与三十六岁的瓦伦蒂娜再婚,理由是为了帮助她逃离乌克兰的糟糕生活,移民到英国。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竭力阻止这个狐狸精侵占他们的家庭,一系列矛盾好笑的故事由此而生。而暗线则关注于这个家族在乌克兰的生存历史——与大时代的历史紧密相连,关于饥饿、恐怖、杀戮、战争。

柳薇卡以英式冷幽默对应这出人伦闹剧,她的笔触没有停止在白描式的旁观上,而是意在揭示生活给予人们的困窘。谩骂、争吵、打闹、离间、偷情、怀孕、调查、审判,双方在相互较劲、角力的状态中,持续着本应甜蜜、平静的婚姻生活。而随着家庭保卫战的日渐白热化,这个家族最大的秘密——既往的苦难生活史,也被一一翻了出来。

“苦难”何其轻盈

在作者玛琳娜·柳薇卡笔下,所谓“苦难”又何其轻盈,她无意渲染记忆的恐怖:饥饿、逃亡、杀戮、战争虽是那晦暗、阴郁生活的全部,却在时间的流变之中渐渐归于淡然。

在回忆中,父母始终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从一个集中营被押送到另一个集中营,遭受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也曾因为一包香烟而险些送命。但这群集中营的幸存者们坚信“活着就是胜利”,笑对过往,那些灰暗的日子也因为达观的处世态度而不再阴暗,反倒成为日后好好生活的动力。

与中国作家以眼泪写历史悲剧的习惯相比,柳薇卡的作品难得一见地凸显了文学中的喜剧因素。在她看来:“英国人最好的品质就是幽默。笑对人生,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当玛琳娜凭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成为英国伍德豪斯喜剧文学奖首位女性获奖者时,该书被评价为“充满了迷人的幽默和怜悯,以及真正的阅读之乐”。

而在新作《Various Pets Alive and Dead》中,柳薇卡延续了这种幽默和犀利,该书讲述了分别代表嬉皮和雅痞的一家两代人悲喜交加的故事。柳薇卡用温柔而不失善良的笔触,通过多角度的叙事把读者带入一个由一群理想主义者一手创造的公社时代。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她借作品表达了对于被技术裹挟前进的时代的看法:“革命代表了最新的手机技术,挣扎则成了拖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挤公车回家。”

转自 国际先驱导报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