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苏联的心灵

The Soviet Mind

作者:[英] 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

潘永强 刘北成 译

丛书名: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1147-0

南京:译林出版社

开本:880×1230 1/32

225千字 258

20107月第一版

 

 < BACK

我与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会面和谈话;对他们简直无法形容的生活和工作处境以及他们所遭受到的对待的认识;还有我得以和他们两人建立起来的私人关系甚至是友谊,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根本改变了我的观念。当我在出版物上看到他们的名字,或听别人提到他们的时候,我会生动地回忆起他们脸上的表情、举止和他们说过的话。直到今天,当我读他们的作品时,仍然能够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与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交谈》

俄罗斯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一旦他们获得自由,说不准他们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出现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并非没有可能,但目前我还看不到有任何迹象。邪恶终将被战胜,奴役正在走向灭亡,人类有理由为这一切而感到自豪。

——《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外交部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本书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摘自本书内页

Synopsi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2004, this book provides a riveting, well-written account of a former Russian citizen's trip back to Russia in 1945 under communism. Berlin discusses the politics of the people at the time, and an analysis of Marxism and revolution under Stalin.

About Isaiah Berlin

Isaiah Berlin (1909–97) was an English social historian, philosopher, essayist. He was renowned for his conversational brilliance, his defence of liberalism, his attacks on political extremism and intellectual fanaticism, and his accessible, coruscating writings on the history of ideas. In his youth, Berlin studied Marx, although during World War I and the Revolution he had sawn the ill omens of a totalitarian ideology struggling for power, and never fell for the false promises of the Bolsheviks. Late in his life, the greater availability of Berlin's numerous essays began to provoke increasing scholarly interest in his work,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idea of value pluralism.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7)等。

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目   录

Contents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导言
编者前言
1、斯大林统治下的俄罗斯艺术
2、访问列宁格勒
3、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
4、与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交谈
5、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6、苏联为什么选择隔离自己
7、人为辩证法:最高统帅斯大林与统治术
8、在苏联的四个星期
9、苏俄文化
10、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
人名汇编
进一步的阅读
索引

以赛亚·伯林可能比任何其他学者都有资格谈论苏联的往事。他不仅在那里出生,还在那里工作过,并且与苏联知识分子保持直接联系。所以他属于置身其中的旁观者。

书中记叙的全部是离今天很远的旧事,那段时间也是苏联最具自身特色的时期。中国人应当对那个时代的苏联略知一二,并且对它的影响力有直观感受。

每篇文章的背景在亨利·哈代(Henry Hardy)的《编者前言》里都有所交代。当然,跟伯林的很多其他文章一样,它们都不是野心勃勃的学术论文,而是在记录基础上加入 了论述的文字。很多都与伯林本人的某次具体活动有关,可见是作者有感而发,他只是想把值得记录的写下来。

也许《苏联的心灵》这个书名有点过于宏大,但说不定伯林心里就是认为文化、艺术、知识分子足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领域。它们的状态就是这个国家心灵的状态。而从字里行间读者也会发现,伯林的身份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旁观者,他对某些事件的低调介入给他带来了更多第一手资料,当然他也会因此失去中立。

伯林喜欢与知识分子交流,他的视线也常常是以知识分子为出发点,所以在总结评价苏联的文化艺术时,侧重的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的感受。因此他眼中苏联的心灵其实是精英+精英视角的上层建筑,基本是将群众路线忽略不计的。

附    录

Appendixes

苏联兴衰全程目击实录

自由思想启蒙与解放的力量——评伯林《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

站 内 资 源

Resources within this site

自由及其背叛

浪漫主义的根源

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卡尔·马克思:生平与环境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Feb. 29, 2012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