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68—撞击世界的年代
1968: The Year That Rocked The World |
作者:[美] 马克·科兰斯基
(Mark Kurlansky)
程洪波 陈晓 译 黄原竟 校
|
ISBN: 978-7-108-03292-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开本:880×1230
1/32
432页
354千字
2009年10月第一版 |
这本书的写作让我记起,有那么一个时期,人们秉心直言,无所畏惧——可自从那以后,已经有太多真相被湮没了。
——马克·科兰斯基
|
|
<
BACK
|
1968年是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年,但也是让许多人产生怀旧之情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数千人在越南丧生,数百万人在比夫拉饿死,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理想主义破灭,墨西哥发生大屠杀,全世界对异议分子施以棍棒,两位最可能给世界带来希望的美国人遭到暗杀。然而尽管如此,对许多人来说,这也是充满无限可能并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正如加缪在《反抗者》一书中所言,那些期望和平的人所渴望的“并不是减轻苦难,而是对苦难默不作声”,而1968年之激动人心正在于,在那个时候,全世界难以计数的人们都拒绝对世界上诸多不平之事保持沉默。他们人数如此之多;如果别无选择的话,他们将走上街头,呐喊示威,这给了这个世界一丝难得的希望.即哪里有不公,哪里就始终会有人揭露它并试图改变它。
——马克·科兰斯基
内容提要
本书可以看成是一部1968年编年史,是那一年里弥漫在整个世界的骚乱、动荡和反叛的全景式记录——从美国的纽约、迈阿密、伯克利、芝加哥到墨西哥城、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波兰华沙、日本东京直至整个中国大陆。那一年越南发动了春季攻势;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遭到暗杀;苏联将坦克开进布拉格;墨西哥政府在夏季奥运会前夕大开杀戒;巴黎学生在城市的围墙上到处涂鸦;“越做爱,越想革命。越革命,越想做爱”成了流行口号……
这就是撞击世界的1968年。
——摘自本书内页 |
About Mark Kurlansky
Born: 7 December 1948
Mark Kurlansky was born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He is a highly-acclaimed American journalist and writer.
From 1976 to 1991 he worked as a foreign corresponde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The Chicago Tribune, The Miami Herald,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Time Magazine, etc. Now he lives in New York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作者简介
马克·科兰斯基,《宗派评论》(Partisan
Reviews)专栏作家,并经常为《国际先驱导报》、《芝加哥论坛报》及《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文章。主要作品有《巴斯克人的世界史》(The
Basque History of the World:The Story of a Nation);《被选择的少数:欧洲犹太人的复兴》(A
Chosen Few:The Resurrection of European Jewry)、《非暴力主义:一种危险观念的历史》(Nonviolence:The
History of a Dangerous Idea)等。此外,他的专著《鳕鱼》(Cod: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获得詹姆斯·比尔德食品写作优秀奖。
——摘自本书内页 |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
马克·科兰斯基
Mark Kurlansky |
目 录
Contents
导言 撞击世界的年代
一、我们冬日的不满
1.1968年的第一个星期
2.与蚊帐争辩的人
3.舒展开令人畏惧的浓眉
4.对着波兰人的耳朵轻语
二、布拉格之春
5.在可憎的机器的齿轮上
6.英雄们
7.一个波兰人的绝对命令
8.诗、政治和艰难的第二段
9.新国土上的儿女们
10.一场时尚先锋派革命的瓦格纳式弦外之音
11.四月里的浑蛋
12.先生,我想您已经堕落了
13.理想之地
三、夏季奥运会
14.禁足之地
15.乏味政治的花招
16.肉类加工厂旁幽灵般的警察
17.东布拉格之殇
18.惨淡忧郁的笑容
19.在阿兹特克人的地方
四、尼克松下台
20.秋事学期的理论与实践
21.最后的希望
参考书目 |
附 录
Appendixes
Official website of Mark Kurlansky
马克·科兰斯基官方网站
一个纯真年代的消失
绝不诗意的先锋年代
Full Text
(PDF)
|
|
1968年1月哈瓦那“国际文化大会”期间的切·格瓦拉照片 |
|
|
1968年3月号《花花公子》 |
|
|
1968年8月民主党大会期间芝加哥格兰特公园里的示威者 |
|
|
“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宣布在1968年大选日前举行示威游行的海报 |
|
|
1970年,“米莱大屠杀”事件曝光后,弗雷泽·道赫蒂、约翰·汉德瑞克和欧文·佩廷根据R.L.海伯尔所拍摄照片设计的海报 |
|
|
1968年岁末最后一周时的地球。由“阿波罗8号”在月球背面拍摄 |
|
|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
|
1968年,世界很混乱。言论与行动统治着全球,使得沉默成为一种耻辱(这话叶甫图申科说过)。
作者不是一个冷静的人,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但在撰写此书时他仍然力求客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严肃活泼的著作。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论述基本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分配,常为人津津乐道的法国学生运动并没有占有太多篇幅,相反作者对自己的国家美国投入了较多关注。
描写1968的著作语言从来就不会枯燥死板,此书则大致属于绵里藏针的那类,即将主观冲动做隐性使用。作者喜欢在貌似客观的陈述句中谨慎选择反映他主观倾向的词汇,比如“人民都将希望和信任放在了一个高个子、有着一张愁苦的脸和惨淡微笑的人身上”,“他以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回答道”。 |
以今天的眼光回望那个年代,必然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蛛丝马迹。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标语口号就如同广告创意练习,教会了今天的广告人怎样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有效地扩大影响。其实1968年被主流掩盖的一条辅线就是媒体从技术到手段的革新,比起当时的英雄们,今日的奸商们倒更为这件事拍手称快。作者多次提到电视转播的作用,因为民众对直播的陌生,当时的电视新闻成为渲染事件的最有效手段。人们一边利用媒体,一边被媒体利用。
此书以最宁静的方式结尾,甚至直接跳出地球,投身死寂的太空。1968年的起起落落如同任何事件一样,必然会从高潮向平静回归。如能放眼宇宙,人们该会觉得,再激烈的冲突也会如此微不足道。从那个距离回头,地球很安静。 |
|
|
|
|
|
|
|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