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里昂耐尔・理查尔(Lionel Richard),比较文学名誉教授,长期为《文学期刊》、《外交世界》以及《文化法国》等重要刊物撰稿,曾撰写关于德国表现主义以及纳粹德国的多部著作,其中包括《纳粹主义和文化》、《阿道夫・希特勒来自何方?》。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的是德国1918年到1933年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日常生活,作者通过对当时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描述,意图指出魏玛共和国产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根源,并指出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独裁政治的。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空穴来风,无根无由,它如同点滴细水,汇聚成流,仿佛于不经意中,竟成江海澎湃之势,无论是福是祸,终究一发而不可收。
本书作者里昂耐尔·理查尔是比较文学领域的根休教授,主要研究德国,撰写过《纳粹主义与文化》、《希特勒从何而来?》等著作。在这本书里,作者风格以客观为主,也不失主观评论与感叹,更时有诙谐之笔;而在这种看似冷峻的幽默之中,令人不禁地历史辛酸处扼腕唏嘘。此外,本书资料详备,注解清楚,因此译者照原样复制其表格材料,更且未加一处译注,是恐有添足之嫌。综合起来说,此书既适合一般读者休闲获知,也适合专业学者参照思考,实为不可多得的好书。 |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战争的终结与帝制的终结
苦难,饥饿/从全民一致到逐渐地破裂/广泛的反战运动/神奇元帅/民主的要求/投降与革命
第二章 魏骊共和国及其难产
一场革命,两个共和国/镇压革命/坐在证人席上的作家与艺术家/制宪议会选举/一个历史景点:魏玛/天生脆弱/难以克服的矛盾
第三章 昔日空间与新的国界
新的国界/心理效应/城市与乡村/霸主柏林/中央集权
第四章 混乱、矫正与危机重现
幻想破灭,信心不足/失业率的增加/数字旋风/习俗的改变/投机与排外/受害者与受益者/相对的繁荣/一次前所未有的失业/恐怖之征兆
第五章 各结其社
民族主义者与世族种族主义者/所谓的国社党运动/社会党人与共产党人/政治或是宗教,大量宗派/青年运动/走向军事化社会
第六章 从小学到大学
新教育法的努力/有限的改革/为有工作之人而设的授课机构/在中学机构里/保守的高水平大学
第七章 衣、食、住
传统居住环境/各种各样的贫困/新的建筑/日常饮食/传统服装与国际时尚
第八章 休闲与娱乐
第九章 知识分子环境
第十章 一次剖析的素材
附录
大事年表
人物简介
译后记 |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魏玛时期德国国内状况的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环境、日常生活等等诸多方面的详细内容,对于了解当时的德国社会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属于半学术半休闲风格——如果是纯学术论文的话它也不会被收录在《日常生活译丛》里了。作者的论述采用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时常有生动的描写,让人读来轻松愉悦。书中更有总计65张插图,作为对文字的补充,可以给予读者更为直观的感受。书后的“附录”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统计表格,呈现了一个量化的魏玛。
|
本书非常适合用作了解魏玛的入门书,它从各个角度清晰全面地勾勒出魏玛时期德国的整体轮廓。作者并非是德国人,所以他的论述更具有客观性,只是在极少的段落中似乎也带有为法国辩护的嫌疑。由于字数限制,本书不可能对所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只能说个大概,但确实已经讲得相当清楚了。
中文版的缺点就是有些译得不甚通顺的句子,也缺少该书的原文资料(外文原版书名没出现过)。这两个问题在该出版社的其他书里也出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