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

Les Cloches de la Terre

作者:[法] 阿兰·科尔班 (Alain Corbin)

王斌 译

ISBN: 7-5633-4189-7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本:889×1194 1/32

333页 276千字

20039月第一版

 

 < BACK

作者简介

阿兰·科尔班于1936年出生于法国奥恩省,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致力于感官史及感觉演变的研究。他的社会文化史著作试图解释这样一个原则:人类的风俗与精神面貌随着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感观感觉的演变而演变。其主要著作有:《疫气与黄水仙》、《大地的钟声》、《食人族村落》、《空虚的地域》、《婚礼上的姑娘》。

内容提要

本书是阿兰·科尔班分析、研究了19世纪约1万起与钟有关的事件后取得的成果。作者发现这些不寻常的事件背后存在着一个社会秩序和权力的体系。“钟”正是这一体系的一个结点,它支配乡村生活的节奏,确定其空间范围,决定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表现人们对土地的依恋。钟声构成一种语言,建立了一种交流系统,个体之间、生者和死者之间业已消失的联系有赖于“钟”得以传达和重建。钟还反映了集体的欢乐、火与血的威胁以及流行病带来的恐怖。各种集体的激情无不求助于钟声。同时,能否控制钟声的使用权成了乡村社会权力斗争支荡的焦点。

本书具有法国年鉴学派的遗风,注重细节的真实,尤其注意对社会意识和民众心理的研究,村料翔实,以小见大,论述精当。其精微细致的研究方法会对学界多有启发。

——摘自本书内衬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在没有电和蒸气机的时代,统治着欧洲城乡日常音响的是钟声。钟声打破了宁静,也衬托着宁静。今天,城市的音响环境早已发生巨变,再也找不到宁静,所以即使仅从声学角度讲,钟的退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钟是乡村里最重要的财产。它起先是代表了神权,后来又与世俗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无论是敬神还是起居、劳作,都离不开钟。钟将人们召唤在一起,也将集体与个人的荣誉集中在自己身上。钟是如此重要的公共财产,以致于人们对敲钟权力的争夺在不同环境中都有发生。

而铸钟的高技术含量——跟做铁锅不同,它成形后必须能被敲出预期的响声,音调高了或低了都不行——使得铸钟人颇受村民尊重。这在一些西方电影里都有所反映。比如塔可夫斯基的著名作品《安德烈·鲁勃廖夫》里,最后就有一个铸钟的大场景,铸钟人儿子的信仰和偏执促使安德烈·鲁勃廖夫改变了观念,最终成为伟大的圣像画家。

本书是在搜集了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写成的,其实这些历史事件中有许多都是细枝末节的日常琐事。不过惟其如此,它才能把严肃性和趣味性很好地糅合。作者Alain Corbin写过几本书,但仍然不甚著名。他研究历史的方法虽非正道,却并非没有意义。

法文版封面

French editions

阿兰·科尔班 Alain Corbin

目 录

Contents

 

探索非现实

一 保卫音响身份

1、感官文化不可能革命

稠密的声音网络
交换的时代
感官影响的减弱
时空的非神圣化
分裂派的胜利

2、“夺走钟的人”

村镇的自尊
几个村镇之间的争斗
卸下钟和身份的混扰
戏中戏:竞争、仇恨和积怨的形成

二 乡土观念

1、集体的钟

身份的象征标志
在村里铸造

2、人的听觉标志

钟、空间和地域
交织的节奏
社会划分的公告书

3、厚重的真实

信息的旧体制
集合的命令
警报的普及
控制喜悦的钟声

三 敲钟的权力

1、地方争斗的代价

害怕受辱
地域象征的合并

2、控制音响信息

钟铃、机械和表盘
敲钟人的骄傲
有关钥匙、门和钟绳的事件

3、主要的“冲撞”

“静悄悄”的葬礼
全国的钟

四 对照的历史

从推理出的感觉到发表的感觉
浪漫的钟
探索钟和钟的象征体系
无法忍受和噪音和睡眠的权力

译后记

     

Feb 27, 2007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