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七部半——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世界

编译:李宝强

审校:富澜

ISBN: 7-106-01855-4/J·0808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开本:850×1168 1/32

20027月第一版

352千字

 

 < BACK

安德烈·阿尔谢尼耶维奇·塔尔科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的尤里耶维茨一个俄罗斯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毕业于莫斯科554学校。同年考入莫斯科东方学院。1953年参加地质考察队到西伯利亚工作。1954年7月23日考入全俄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1960年-1982年在莫斯科电影厂工作。1982年到意大利合作拍片。1986年12月26日在法国巴黎病逝,享年54岁。

发现塔尔科夫斯基的最初几部影片对于我是个奇迹,我仿佛突然置身于我一直不得其门进入的房间门口。进入这房子在我只是一种渴望,而他却能在里边应付裕如。我感受到一种支持,一种鼓舞,因为我一直想要表达但又不知怎样表达的东西,已经有人如此成功地表达了出来。

我认为塔尔科夫斯基是最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为电影创造了新的,特殊的语言,使他既能捕捉到现实有形的生活,又能抓住虚无缥缈的梦境。

——瑞典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塔尔科夫斯基在他出色的影片《潜行者》中创造了一个卡夫卡式的寓言,不同的只是,卡夫卡的小说是没有完结的(怎么可能完结呢?),小说是对生活的摹拟,因而它是不会完结的。而电影却是有结尾的,而且,寓言的含义不是针对某种超时空的抽象的人类状态,而是针对非常现实的当前人类处境的。

——意大利著名作家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如果单看装帧和纸张,说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也会有人相信。这样简陋的一本书,却差不多是我看过的关于塔可夫斯基的最好的书了。

这是一本译著,文章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国内对于塔可夫斯基的一些研究评介,大部分选自图洛斯卡亚的《七部半,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莫斯科艺术出版社的《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和他的世界》,以及《塔尔科夫斯基:开端与道路》。其中还有几篇是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翻译文稿。

前面一大半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介绍了塔可夫斯基的导演历程。从他的毕业作品《压路机与小提琴》开始,到最后一部《牺牲》(奉献),基本每一部电影都有拍摄背景与过程介绍、他人的评论以及导演本人的看法,可谓详尽。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塔可夫斯基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还有合作者的感受,更可以体会塔可夫斯基那些常有的遗憾。

后面一小半是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思想,主要是导演电影理念的阐述,有些文章在其他书籍杂志上已经出现过。

总的来说内容比较扎实,只是装帧太欠考虑。

译者简介

李宝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82年毕业,俄罗斯语言文学学士。北京电影学院教育管理副研究员。

《伊凡的童年》拍摄现场

《索拉里斯》拍摄现场

《镜子》:母亲玛丽亚·维什尼亚柯娃与马格丽特·捷列霍娃(饰母亲)

《乡愁》剧照:梦中的俄罗斯与意大利——两个女人

《奉献》剧照:亚历山大(约瑟夫松饰)与女仆玛丽亚

 

 < BACK

 

 Sep 5, 2005